瓏韻 作品

第 175 章





眾人聞言,紛紛思考。雖說與他們平日做的策問題目不同,但不得不說,勉強也能搭上邊。




有人好奇道:“那你們幫他們解決了?”




邊靜姝點頭道:“自然。他們爭論的點,不外乎這個碼頭建在哪裡,誰更佔便宜,畢竟鋪路花費不少,自然路越短越省時省力還省錢。




如此一來,便是計算碼頭建在何處,距離兩鎮的路程最短……”




有人覺得這題很難,若他是縣裡的大人,很難平息兩邊的怒氣。也有人覺得這是個小問題,碼頭哪裡都能建,多一分少一分,根本無關緊要,要緊的是碼頭建了沒有。




直到邊靜姝說完,程博士才點了點頭,道:“果然與所書一致。”




這便表示邊靜姝確實知曉解決方法。




雖大部分人被說服,仍有人道:“你一個幼童,便能知曉如此算法?莫不是你先生或是師兄們想出來,你當做自己的,偷偷寫了交上去的吧?”




見他這般說,邊靜姝頓時不屑,“你覺得這題很難,所以才認為我剽竊了別人的解法?”




“不妨告訴你,此類題拿到西州學院,如我這般的幼童,十個有八個都能答上來。你到底是看不起我,還是看不起你自己?”




其他人頓時鬧哄哄議論開。




“這就是剛剛他們說的算術學?”




邊靜姝也不管那些人,對著臺上的老師們再次行禮道:“學生知道,這題在大人們看來是極簡單的,即便是院試的策問題,也絕不可能出得如此容易。”




其他人:“……”




別這麼說(),若真的出這麼容易的題(),他們還真不知道需要多久才能答上來。




況且還只是院試。




你別三言兩語,就拉高以後院試鄉試的出題難度啊!




邊靜姝還未說完,她繼續道:




“大雍人才濟濟,若論詩詞歌賦,學生自是比不上的,我與師兄們來京都,也是想見識見識大雍各地學子的才學,看看我們與他們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日後好取長補短。




只是學生沒想到,這般簡單的題,竟讓兩鎮百姓束手無策。




學生這篇文章的初衷,並不是告訴大家題該如何解。而是想說,算術一科為何會被人忽略至此?”




“就單以修橋鋪路來說,以最少的投入獲取最大的報酬,這既是為百姓省力,也是為朝廷省錢。少繞一點彎路,便能節省一大筆支出,何樂而不為?




若是每處都能合理且有效地節省出銀兩,日後若再遇到蘭原兩地那樣的災害,朝廷是不是就能拿出更多的銀兩賑災?”




一說到蘭原二州的旱災,眾人的心頭便沉痛幾分。




朝廷國庫空虛,入不敷出,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如何充盈國庫,是最可能考到的策問題。




如今一個小小的八歲孩童,竟然從一個簡單的修碼頭事件中,便看到了其中一個方法。




邊靜姝稚嫩的嗓音,說得在場所有人啞口無言。即便一開始不認同算術這門課的人,也不得不靜下心來反思。




臺上一直閉目養神的李老太傅,突然帶頭鼓起了掌。




他大笑著稱讚道:“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開源節流,如若做不到開源,那便努力節流。節流不是節衣縮食,而是在不必要的地方避免浪費。好!”




他一連嘆了三聲“好”,算是徹底認同了邊靜姝這道策論。




李老太傅笑完後,又道:“沒想到你一個八九歲的小小兒郎,心中有如此丘壑。”




說著,他轉頭對雲舒和邊實道,“你們這西州學院的學子果然了得。”




然而他剛說完,就聽到邊靜姝不滿道:“李老先生,學生不是小小兒郎。”




李老太傅以為他是不滿自己說他小,於是笑著道:“好好好,你是大大兒郎。”




卻聽邊靜姝道:“學生是女郎。”




這下不止學生們驚訝了,就連李老太傅也瞪大了眼,“你是小女郎啊?”




雲舒點頭道:“這是邊院長的孫女。”




邊實也拱手道:“慚愧慚愧。”




眾人驚訝的不是邊靜姝的女兒身份,他們更驚訝的是,“西州學院居然收女子入學?”




學子們的詫異聲邊靜姝自然聽得到,她皺眉看著那人。




“女子入學怎麼了?又不是單單我一個,我們西州學院的女學生還有很多。不僅學院有女學生,我們西州還有工廠收女工。女子和男子一樣可以賺錢養家。”




哼,看不起誰呢?




邊靜姝幼時雖在京都長大,但是那時候她太小了,許




()多事早就不記得。而她這幾年都在西州長大,西州與大雍各處都不一樣,女子的地位自然也不同。()




所以她在聽到別人質疑她女學生身份的時候,才如此生氣。




?想看瓏韻的《穿成炮灰皇子後》嗎?請記住[]的域名[(()




她曾經是西州學院第一名女學生,但並不是唯一一個。




眾學子質疑與否,雲舒從不在意。




臺上李老太傅沉默片刻道:“殿下讓這名女娃來,是打算日後推行女學嗎?”




這一點,可是很難推行的。




雲舒坦然道:“子曰‘有教無類’,既然都可以不分高低貴賤,為何就單單要分男女呢?在本王看來,只要對朝廷對百姓有用的人才,就可以用。”




李老太傅心中一驚。




莫非不光要有女學生,日後還有女官員?




對此雲舒只能說,都缺人缺成什麼樣了,還分男女?有有能力的人用,就不錯了。




當然了,這事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施行的。畢竟能提拔的女子還是少。




既然邊靜姝的文章點評完了,程博士自然就讀了下一篇,是梁方所寫的茶課,也就是隸屬於律法賦稅裡的茶稅。




與邊靜姝的舉例法不同,梁方從方方面面解釋了茶稅的重要性,甚至還收集了近年來的各項數據,分析後得出茶稅的比例應當定在多高才合適。




其目的,自然也是為了充盈國庫。




這樣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文章,是在場學子聞所未聞的。




原來還能這樣?




這倒是比他們洋洋灑灑寫了一大堆理論,最終彷彿什麼都沒說靠譜得多,畢竟這是真的在合理地提出具體的建議。




這題倒是不用李老太傅和程博士點評了,他們齊齊看向雲舒。




有現成的主事人在,就看這學生提出的,到底行不行得通了。




雲舒想了一下道:“大體上沒有什麼問題,等散會後,你將這篇文送到呂大人處,自有人與你交接。”




眾學子心驚,殿下這是直接採納了?




隨後,便是其他人的文章。他們分別從農事、水利、植株等各個方面,言之有物地敘述了自己的研究課題,最後還提出實際的建議。




這些建議中,大部分都得到了採納,尤其是那些改進農具的。




眾學子也從一開始的震驚,變成了麻木。




相比於一開始的詩賦,這才是最令他們頭皮發麻的。與西州學子一比,好似他們什麼都不會了。




餘子安的文章被放到了最後,程博士現在是越看這些學生越滿意。即便拿到餘子安這張只寫了一句話的紙,也沒有生氣。




“餘子安呢?你這上面說,你的文章做出來了。請問在哪裡?”




餘子安剛剛跑出去了一趟,這會兒抱著一個蓋著紅布足有半人高的東西慢慢挪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