瓏韻 作品

第 175 章





聽到程博士在叫他,趕緊應聲,“這呢這呢。”




他一路將懷裡的東西報到了臺上,擱在一張空桌上,道:“這就是我的文章。”




別人是




()作文章,他倒是真的“做()”了一個。




李老太傅也來了興趣,這西州學院的學子,一個一個都讓人驚喜,也不知道這裡面是個什麼東西。




雲舒看著半人高的東西,聽著裡面傳來的動靜,隱隱有了猜測。




餘子安扯了個笑,一把揭了紅布。




隨著他自帶的鐺鐺鐺?()”聲,眾人終於看清了陽光下那閃著迷人光彩的東西。




雲舒:“……”




果然如此!




這是一座半人高的擺鐘,整個鐘身是用銅做的,怪不得餘子安抱得那麼吃力。




而鐘面部分與現代時鐘有點類似,卻又有些不同。




錶盤上也分為了十二大格,但標的卻不是數字,而是子醜寅卯等。這是一座十二時辰擺鐘。




餘子安大大方方介紹道:




“如今的計時方法主要是漏刻和日晷,漏刻較為複雜,不適合攜帶。




日晷常置於室外,大家隨時能看到時辰,但若沒有太陽,日晷便也沒了用處,只能靠估算。




除此之外,到了夜晚,大家也是靠更夫打更,來確定具體時辰,極為不便,所以我便做了這個。”




“這叫擺鐘,是利用單擺及擒縱機構……”




餘子安說的,眾人一句沒聽懂,但這不彷彿他們看懂這隻鐘面。




畢竟鐘面跟晷面相差不大。只是將晷針被太陽照射後的影子,用一根實實在在可移動的針代替了。




就用一根擺錘,居然就能讓這個東西動起來,還與日晷表示的時間一致?




就連雲舒也沒料到,這擺鐘還真的讓餘子安給做了出來。




當然他也沒有居首功。




“這隻擺鐘一開始是殿下提出來的,用以代替日晷精確計時。只是後來殿下事忙,沒有時間繼續研究。




我的導師墨明塵院長,便將擺鐘這個課題交給我了。”




“大家或許覺得我們西州學院的學子都不務正業,什麼都學,就連地裡農活也幹。




那是因為殿下說過,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他存在的必要。我們西州學院的校訓是格物致知。”




“曾經有人說,哪裡會有車子能夠自己跑,如今殿下帶著我們做到了。不需要人力畜力帶動的火車,已經修到了涼州,再過一年便能修到長安。




日行千里,只需要坐在車上安安穩穩睡一覺。




曾經有人說,人不可能飛上天,但是殿下帶著我們又做到了。熱氣球升空的時候,你會發現世界那麼大,而人那麼小。




格物,讓我們向前,看到更多更美的風景,也讓我們見識到了,曾經根本不敢想的未來。”




餘子安說到最後,眼眶都溼了,三年前他根本不敢想會是如今這個樣子。




他們學的不是為官之道,而是尋求真理的思想和方法。




他轉頭看著雲舒,突然高聲道:“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




()而後天下平。”1




受他的影響,西州學院那些學子也跟著扯著嗓子喊。“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




雲舒失笑,雖然中二了一些,但這些孩子倒也沒有讓他失望。




他起身,朝餘子安等人壓了壓手,示意他們安靜。




在眾人將目光齊齊聚在他身上的時候,緩緩道:




“格物致知是西州學院的校訓,也是本王一直追求與探尋的,如今也算是初見成效。




聽說前些日子隴右那邊,有名官員做出了一款水車。




百姓們可以藉助水車,將河裡的水輸送上到岸上,進而灌溉到田地裡。省時省力,大大地提高了耕種效率。




這個方法利國利民,屆時將由司農司推廣到全國。




致安之本,唯在得人。




如今朝廷百廢待興,正是需要各類人才的時候。”




說到這裡,雲舒話音一轉道:




“只是本王曾詢問過多位朝臣,發現他們在為官前,多是隻讀了經書,直到為官後,方覺庶務不通,於是在治理地方的同時,還兼顧修習雜學。




所以,本王就想著,既然早晚都得學,不如各大學院直接開設算術律法等學科。到了科考時,也能讓朝廷看看大家學得如何。不至於到了任上,還兩眼一抹黑,招人矇騙。”




新官上任,尤其是去偏遠地方任職的,的確有被人矇騙的事發生,這也不是什麼稀奇的新聞。




只是……




雲舒話落,底下學子驚得半天沒有動靜。




繼商人之子可以參加科考後,夏王殿下這是還打算改科考的科目?




李老太傅側頭看向雲舒,也回過味來了。




他就說夏王非要辦這個學子交流會,到底是為了什麼?原來是在這等著呢。




“邊實聽令。”




邊實立即從一旁過來,俯首聽命。




“邊實任國子監祭酒,著令各地官學儘快籌辦開設算術、律法、格物等課。同時下屆科考除此前的分科外,增設明經、明法、明算等分科……”




眾人越聽越心驚,直到任命書交到邊實手中的時候,眾人才回過神來。殿下他是真的要改革啊!




不止學生們驚了,臺上的幾十位老師也跟著傻眼了,就連剛剛點評文章的程博士也有些懵。




增了什麼科先不說,怎麼眨眼間,邊實就成了他和他們的上司?




有人憂有人喜。




齊月瑤使勁搖著他哥的胳膊,“哥,你聽到了嗎?殿下說要增科了,你也能報名了。”




而至於她自己?




齊月瑤看了一眼一旁的邊靜姝,既然靜姝都能上學,那她以後是不是也有機會學學兵書?




膽子再大點,說不定還能去參加武狀元的考試!




想想就激動。




眾人暈頭轉向終於等到散會,拿著已經被老師們硃筆批過的文章出了門。然而他們回頭看了一眼清風園,隨即就三五成群去了各處,消化今日聽到的消息。




雲舒倒是沒急著走,而是陪著一步三晃的李老太傅逛起了園子。




李老太傅半晌沒說話,最終還是嘆了口氣道:“如今是殿下的天下了。”




雲舒:“李老你不反對嗎?”




李老太傅笑了笑,“老臣老了,殿下您的那些東西,新奇到老臣這個腦袋已經理解不了了。不過老臣知道,殿下的初衷一直是為了百姓,那便夠了。”




“古往今來哪一次變革,是沒有一點風險的。若人人都懼怕改變,懼怕風險,就如殿下所說,那便不會新事物的出現。即便是聖人那時候,也是諸多學說盛行。




殿下放心去做吧。




老臣雖然老了,但也還能扛上一扛。”




雲舒明白了,李老太傅這是不管他的變革,但願意為他頂住各方壓力。




他對著老太傅深深行了一禮。!




瓏韻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