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界 作品

第293章 江南的人口和土地

 雖然養蠶也需要人手,但比起種地,還是要少的多。 

 這些失去土地的百姓,只能成為極度脆弱和微笑的商販,他們從事著最底層的商業活動,比如砍柴、撈魚等,每日所得,堪堪可以果腹。 

 位於底層的小商販只有很微薄的資本。 

 晚唐代五代時期,生活費用要維持溫飽,每月 2000 錢即可,每月 8000 錢則可以過比較豐裕的生活了。5000 錢的資本也就相當於中等家庭一個月的生活費而已。 

 他們和出賣勞力的人的差別是他們依靠的是通過經營,將本錢所生的那一點利潤來維持生計。 

 “五千之本,逐日食利”這樣的小商人是當時最常見的。 

 他們“但存其本,不望其餘。”能夠保證勉強活下去。 

 小商販和別的商人不同,因為承擔不起城市生活昂貴的費用,他們只能住在城市附近地區,以方便白天到城市謀取當日的吃食。 

 因此,李彥群判斷,江南的繁榮景象背後,是大量百姓衣食堪憂的生存現狀。這些人,就是他李彥群要招募的對象。 

 李彥群讓李過分的師兄弟們分別在金陵、潤州、蘇州三個城市的商鋪裡,擺開紡織機,現場進行演示。 

 金陵城,繁華的大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 

 "春橋垂酒幔,夜柵集茶檔"正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李彥群與釋反智與釋枉禮走在機上,體驗著江南第一繁華大城的風貌。 

 釋反智與釋枉禮在吳國商會經營多年,對金陵的商業狀況非常熟悉。 

 釋反智介紹說:“這條街是金陵城最繁華的街市,所有的生活用具都能賣到,當然,生意最好的就是‘大同商會’了!” 

 做傢俱的木匠蓬、造雨傘作坊、打製金銀器皿的店鋪、小食店、成衣坊、房屋租賃等經營戶,鱗次櫛比,一家挨著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