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小鐵 作品

第163章 至1110頁

 就這樣,波里科夫得到了五美金以後就心急火燎的一路顛簸直奔巴克蘭而去。 

 滿腦子狐疑的波里科夫不眨一眼地望著眼前這位純正俄羅斯血統、滿臉絡腮鬍子的大衛-亞當斯心裡直犯嘀咕:‘他是我要找的人嗎?’隨著聲振林木的暢快一笑,上了歲數的大衛嗓音依然洪亮有加:“我說謝波夫,”看完推薦信以後,他就用純正的俄羅斯語調對他說:“你能接觸到喬治-佈雷特真算是夠幸運的,他可是我在美利堅唯一可信賴的朋友。”波里科夫當下便回到了興奮之中:“我正擔心您不是我要找的人呢。”“哦,”大衛抹了一把胡茬說:“來我這裡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既然來了就要好好的幹活,什麼都別去想,”繼而突然又問:“你是怎麼認識喬治的?” 

 波里科夫絲毫不摻水份的講述了全部經過,“你隨我來。”大衛聽後沒再說什麼就把他交給了另一位同鄉,向他吩咐道:“從現在開始你要聽從他的所有安排。” 

 幾天下來,輕活不輕的勞作不用波里科夫開口就知道大衛擁有的是一家小有名氣的連鎖保潔公司,就因工作認真嚴謹、口碑遐邇的緣故,它的業務幾乎包攬了巴克蘭富人區所有汽車和摩天大樓的外牆清洗,而且員工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俄羅斯人。 

 由於波里科夫的認真表現和賣力幹活的讚許聲不斷傳進大衛的耳朵,故又讓他重新想起了這個不幸的同鄉,他被叫進了辦公室。 

 “你曾經是位中校飛行員?”“是的。”“你不覺得這樣的活計委屈了你?”“不!它非常適合我”波里科夫不能失去這份工作。 

 “非常適合?”“是的。”大衛不停歇地接著問:“為什麼這麼肯定?”波里科夫從椅子上站了起來,發出來的腔調有所改變:“我需要錢,需要有足夠多的錢,否則我就不能和家人團聚。” 

 大衛看出了他的意志堅定,打消了先前認為他不具備重用的先決條件,又因受到他的思鄉念故所染,致使大衛的鼻尖酸楚陣陣地很不受用,他抬手示意他坐下時仍舊繼續問著:“你是哪兒人?莫斯科?烏克蘭還是西伯利亞?” 

 波里科夫猶豫了一下才說:“您問的都不是,可以說,算是遠東的哈巴羅夫斯克。”“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因為我的父親是伏爾加特區的奧倫堡人,母親在這裡。”亞當斯不經意的“哦”了一聲就說:“那兒我熟悉,”然後才露出少有的好奇表情,還是想一探究竟:“我說謝波夫,這是你的姓還是你的名?”波里科夫隨即答道:“我的原名是謝爾蓋-波里科夫,謝波夫是我受命前往朝鮮作戰時的代用名,所以,”他的動作說明了一切。 

 “原來是這樣,”老大衛欲言又止地仔細打量了他好有一會終於說出了這次讓他來這裡的意圖:“我打算把你派往威爾士小鎮組建新的子公司,小夥子,願意在那裡獨當一面嗎?” 

 “您是說把那裡的公司交由我來打理?”波里科夫顯然有點不敢相信。“是的,我認為你完全具有這個擔當,願意接受嗎?”大衛的提問看來就是他生活裡的一種習慣。 

 “我深感榮幸。”波里科夫激動萬分地再次起身,他以得體的禮節、宣誓一般的中肯言語讓大衛暗自慶幸,頻頻點頭。 

 次日老大衛挑選好一干人等親自駕駛著老爺車向威爾士進發。 

 波里科夫沒有辜負總裁對他的期望,沒過幾年他的薪金就翻了兩番,伴隨他的並行提升便是想離開這裡與妻兒團聚的望眼欲穿。 

 於是,波里科夫便藉著去巴克蘭總部與全體員工共度聖誕節的愉悅之際、帶著有備而來的好奇心想從年近八旬的大衛總裁那裡探得曾經說過熟悉哈巴羅夫斯克的緣由,以此打開想說而又不忍直接說出的缺口,這麼做就不至於被認作是以德報怨地事後拆臺了。 

 他們的談話是這樣開始的:“老先生,在我初來時記得您說過去過我的家鄉,很想知道您對那裡的慶祝方式有什麼不一樣的認知。”精神矍鑠的亞當斯老人沒有直接對他的提問做出解釋,而是迴歸到了既嚴肅、又虔誠的狀態言道:“天下人對主的懷念方式別無二樣,包括賭徒和妓女。”波里科夫不得不點頭認同,只是把稍有尷尬的目光移向了他的近身夥伴。 

 “頭說的對極了。”“今天代表的就是快樂時光。”“通宵達旦也別無二日。”“誰願去大西洋金迷城的馬上去門前集合。”隨之而來的你一言、他一語的當中提出了建議的是平時最為活躍的傑克。 

 夜以至深,燈紅酒綠依舊喧囂,這位混血兒的建議很快就得到了多數人的響應。 

 “謝波夫,今晚你哪也別去,留下來陪我共度今天的宵夜”大衛-亞當斯破例了。 

 在威士忌加烤大雞的延續下,無論是誰說出的話兒都會比平時多出幾分,波里科夫當然捨不得錯過這樣的機會,他逐漸把握好談話契機,極力將失去的意圖再度拉回到自己的所想:“當年您單槍匹馬來這裡闖蕩著實不易。” 

 大衛一口飲盡了杯中的殘留感慨道:“是啊,若不是喬治-佈雷特收了我的金條,結局還不定會是怎樣吶。” 

 “看得出他是位熱心腸。”“那時他還是個孩子,參加工作沒多久。”此言一出,大衛就覺察到了自己的過失,他不能讓這裡的任何一位知道他的過去,唯有喬治-佈雷特不在其中。 

 波里科夫低下頭去說了句:“有機會我也會報答他的。” 

 “好孩子,應該懂得報恩,看得出你受過良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