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雪芽 作品

二百二十五 抬閣

 望海里,一場盛大的比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錦旗飄揚,銅壺錚亮,眾茶匠身著華服,各執妙手,競獻絕藝。水汽騰騰,茶香嫋嫋,一時間,山風帶韻,泉聲伴曲,似有千古茶魂共鑑真章。

 選手們輕捻茶葉,注以心力,每一滴沸水落入盞中,皆是歲月沉澱的智慧。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每一步皆如行雲流水,蘊含天地精華。評委們撫須點頭,目露精光,於細微處見真章,於沉默中尋佳境。

 最終他們宣佈了本次茶王爭霸賽的茶王。

 “此茶,採自春嵐初曉,葉含霜白,手捻如絲,香逸天外。觀其色,瑩潤如玉;嗅其香,清雅若蘭;嘗其味,甘醇綿長。今眾評一致,白毫銀針,實乃茶中之王。長溪茶人,匠心獨運,得此殊榮,名垂茶史。”

 掌聲中,白毫銀針的製作者,那位白衣郎君被推上了領獎臺。

 “茶王”獎盃頒在手,陸羽再雲淡風輕,也忍不住露出笑容。

 “吾之成就,非獨行之力,實賴內助之功。拙荊白氏,出自長溪,執掌白茶,香潤如令德,清韻似其人。今日殊榮,當歸共慶。嗟乎,一壺好茶,須得佳葉與佳人手釀,吾之茶道,盡在她的默默支持與點睛之筆。願與妻子白氏,同續茶緣,賡歌此生。”

 全場響起如雷掌聲,茶香之中,溫馨融融。

 有人心悅誠服,亦有人不服。

 白毫銀針獲得新一屆閩州茶王,長溪縣也跟著沾光,長溪縣令親自接待茶界大師和來自閩州的各路選手,親自陪同上太姥山去。

 長溪縣令執禮相邀,群賓齊聚,共賞名山大川。初登太姥,峰巒疊翠,雲霧繚繞,如入仙境。履及茶園,綠波盪漾,香風滿徑,細觀嫩芽,似錦繡文章,令人心曠神怡。

 又往白苑,參觀陸羽的製茶之室。

 室內銅釜排列,竹篩懸掛,工匠以古法炒茶,舉重若輕,手法熟極而流。只見他們揮汗如雨,焙火於釜,翻攪於手,茶葉在他們巧奪天工的手藝下,幻化為沁人心脾的茶香。

 縣令笑指那匠心獨運之處,道:“此乃長溪之韻,非獨土肥水美,更在人工之妙。”

 眾人紛紛道是。

 來賓們細細品鑑,嘖嘖稱讚,對白茶茶藝,太姥山色,無不歎為觀止。

 縣令對陸羽白茶夫婦無不感激,道是以茶會友,以山引客,促進長溪縣茶旅交融,意在弘揚鄉土文化,增進外界交流。而貴客們道此次半日遊歷,既飽覽自然之美,又領略人文之精華,實為雙收之舉。

 末了,眾人又在白苑,吃到了白茶親手烹製的一桌白茶宴。

 桌上珍饈滿布,菜餚色香味形,無一不精。玉盤細蔬,金碗海鮮,香茗佐餐,甘美迴腸。來賓舉箸間,唇齒留香,紛紛稱讚:“此饌佳餚,非通神大廚不可為之!”

 眾人意猶未盡,詢其廚藝高人。陸羽微笑,引夫人出。幕簾輕啟,一位麗人款步而來,容顏如花,傾城而出。原是陸羽妻室白氏,亦是此宴廚藝之主。群賓驚訝不已,未曾料想,合宜庭閣之秀,竟亦精通庖丁之術。

 陸羽自誇不如:“吾雖聞名於茶,庖廚之道,實乃拙荊所長。隱於廚房,其手藝當可媲美名廚。”眾客聞之,更敬其夫婦,既擅茶道,又工烹飪,才子配才女,天作之合。

 隨著笑語歡聲,佳餚再上,香風四溢。賓客觥交錯,讚美連連。

 酒足飯飽,正是品飲茶湯,消油解膩時刻。

 陸羽向眾人道:“下面由我家娘子為大家泡白茶湯。”

 此時,煎茶茶藝得聖人推崇,從長安城風靡至全國,但天下也無人知道這煎茶茶藝開始於陸羽之手,因為陸羽和白茶在長安城那段時光已被白茶用法術抹去了長安人腦海裡的記憶。

 雖然陸羽和香茗雅敘的傳說已無多少李朝人知曉,但煎茶茶藝的確成了李朝最時尚的飲茶方法。

 而這白娘子不用煎茶,而用泡茶,又是怎樣一種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