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雲 作品

第172章 錢法混亂國用難(四)

 朝廷雖然制定了嚴格的法律,但是卻根本無法執行,官鑄制錢濫惡不堪,給民間私鑄樹立了示範效應。明代前期制錢鑄造精少,私鑄現象明顯較為少見。嘉靖以後,制錢質量濫惡至極。 

 徐階也曾經上疏向嘉靖說明現在錢法之弊,明確地指出由於私鑄引起錢法不通的根源卻是在於寶源局鼓鑄制錢不合規制。本來最為精好的三種制錢是分別鑄造於寶源局、南京和雲南的金背、火漆和鏇邊。 

 後來由於科道這幫瘋狗亂提意見,革除車鏇一道工序,只保留了鑄、銼二匠。而且工匠還經常盜竊銅料,致使制錢銅量大大降低。民間因此將寶源局鑄造的這種粗糙制錢戲稱為“一條棍”。與私鑄幾乎沒有任何差別,私鑄乘勢而起。 

 民間百姓因為難以辨別究竟是制錢還是私錢,拒絕使用寶源局所鑄的這種制錢。終於連帶著金背等精好制錢也一併摒棄不用。在這種情勢下,有些別有用心的奸徒乘機興風作浪,民間甚至出現了“閉門罷市、買賣不通”的嚴峻局面。為保證商業貿易正常開展,官府只得放寬私鑄禁令,允許私錢與制錢一併流通使用,如此錢法才得以復通。 

 正是因為官局鑄錢偷工,給匠人提供了減料的空間和機會。摻雜了大量的 鉛、錫,制錢濫惡無比。民間社會對待制錢的態度是“朝入手而暮廢棄”。因為官錢不精好,私鑄得以摻和。 

 事實上,嘉靖年間的許多制錢根本就不是鑄造的,而是直接剪裁或捶打而成的。濫惡己極,不出現私鑄日盛,錢不流通的局面才是咄咄怪事! 

 嘉靖本意是通過整頓錢法來增加國家稅收,但是實際上由於種種原因,嘉靖的整頓錢法反而更加加劇了大明錢法的混亂。由於制錢濫惡,在銅錢體系中就出現了一個制錢與私鑄形成相互惡性循環的怪圈。 

 同時官鑄制錢數量太少,無法滿足市場和民間中下層對銅錢的大量需求。 私鑄存在廣闊市場。明代自洪武時期開始制錢鑄造就為銅料缺乏所困擾。成化以後,隨著私鑄盛行,國家鑄錢銅料益發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