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楓林璇 作品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儒與道

  成年後面對世界,要避免自己成為小人,要學會用正確的方法追逐利益,要“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惜後世儒家的確都避開了“成為小人”,但是卻大都變成了“偽君子”。而我們常說“偽君子還不如真小人”,不知道孔子還活著的話,會作何感想

  步入中年,要學會“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話聽起來像是雞湯,但試想,如果沒有哪些視國家為己任的先輩,或許也不會有我們現在的生活。但是我們不妨想一下,如果再也沒有了視國家為己任的人,那我們的國家我們的人民又會怎麼樣呢?

  歷史上有很多人,他們真正做到了“捨生取義”,正所謂“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於是“立德,立功,立言”,就成為了聖人的唯一標準,不過坦白來講,儒家有些愛說大話,不切實際,不肯實幹,但不可否認傳統文化中的家國情懷,我們所信仰的民族意識,就是源於儒家這種捨己為人的心態

  再來看看道家,儒家讓人不要做禽獸,而莊子卻喜歡與禽獸為伍

  道家起於老子,傳於莊子,其核心思想,就是讓我們不要成為君子,要學會順其自然,無為而治;孟子講成為聖人,莊子就說成為俗人,儒家信仰聖人,道家則厭惡聖人,莊子說,我就喜歡做個俗人,就想要放縱自我,人生來苦難,為什麼不能活的輕鬆一些呢?如何能將痛苦的人生變得快樂,這個就是道家的精髓

  一開始,莊子還說儒家就是道德的奴隸,把名聲看的太過重要,這個叫做“執念”,到了後來,就直接撕破了臉皮,說儒家就是假仁假義,什麼仁愛,什麼禮制,已經變成了統治者的武器,每個人都追求名聲,那就要出現爭搶,到頭來始終有人得不到名聲,於是就出現了煩惱,當我們推崇讀書時,總有人讀不懂書,推崇美女時,總有人得不到美女,還有推崇富,但總要有人窮,推崇德,但總要有人無德,其實可以理解為是我們今天的內卷,莊子就是諸子百家中的“躺平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