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斕 作品

第73章 歷史

    終於發現一個不起眼的小門面,上掛有“某某能晶商社”的牌子。應該就是這裡吧,畢竟整條巷看來看去就只有這麼一家店。

    但是,這裡也緊閉著門。

    維利上週六還來過這裡交涉退換晶石,這會就關門大吉了?

    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或許,還是等戴莎的消息吧。

    算了,回去吧。

    離開巷子,往回再走一段路,就在倉庫東出入口對面街道,一個身影闖入眼簾,讓我頓時停下腳步。

    那是一個穿著灰色修道服的人,也罩著連體衣帽,站在路邊,低頭不知在默唸著什麼。

    這是什麼人,來這裡幹什麼?我竟直覺聯想起那些瘋癲邪教徒,下意識用右手捂緊挎包。

    心情驟然緊張起來。我猶豫片刻,才邁開步子,快速越過那個一直站立的人。

    “唯一真神保佑吧……”一陣低語傳來。

    啊?

    說是祈禱又有些怪,那個最後的語氣詞啥意思?

    回頭一看,見到的是一張年輕的臉。

    這是個年紀二十上下的男子,提著一個大包裹,似乎在哪裡見過……?

    對了,好像是在聖石大教堂跟隨索倫神父的年輕修士,叫什麼來著,亞琛?

    應該就是他。我想起這張年輕的乾淨方臉,不帶半點鬍渣。

    還有那藍色的雙瞳。

    那人注意到我的眼光,也沒說什麼,便轉過身,走向另一邊。

    對了,他們是聖神教徒,有些人會像巡修者那樣出外,進行嚴苛的身心修為。

    所以,他們才會穿著類似的灰色長衣。不過,剛剛一瞥,亞琛那略顯寬大的灰色連體衣領口處,似乎還看到其他帶有領子的白衣。

    難道他還套了好幾件衣服?現在可是夏天,不熱麼?

    或許這就是一種修煉方式吧,雖然我不太懂。

    應該是我想多了。也是,那會有連續不斷的慘案事件呢?閒暇又無趣的日常才是主流。

    帶著這樣的想法,我來到公車站,準備去往新城區。

    ……

    坐在顛簸搖晃的公車上,我從挎包裡拿出剛買的舊書,翻閱著打發時間。

    書裡提到,新曆501年至502年期間,南方的沃茲瘟疫頻發,除小云城如北邊諸城邦閉門躲過劫難外,其他地區幾乎死去七八成人口,極其慘烈。

    沃茲是新曆元年前世紀古共和國的龍興之地,曾經有過燦爛歷史和文化,但被新崛起的馮克帝國曆經百年無數次入侵後而覆滅,許多珍貴圖書、建築和與共和國相關的財富都被付之一炬,僅剩殘垣斷壁的遺蹟和真假難辨的傳說。

    那是帝國後期征服的土地,但新曆元年後五百年裡的殘酷統治和天災,讓這片曾經的強盛南國逐漸敗落成破碎之地。似乎是帝國有意為之,因為沃茲既不如北邊的尼斯和寧諾那麼圓滑現實或至少虛與委蛇,也不像更北部的卡諾、塞堎和濱海那麼識時務乃至擁有信仰認同,那便只好讓那些有骨氣的精英們去死,留下方便統治的愚民。

    這些冰冷的文字,讓我輕觸在紙上的手指開始發抖。彷彿一種冷酷冰寒,就像死靈帶來的絕望氣息般,透過指尖直刺心扉,莫名絞痛的感覺讓人不自覺地咬緊牙關。

    好一會後,我才振作著繼續讀下去。

    沃茲之地的人民始終堅持著一些傳統風俗和原始信仰。新曆元年以來,以聖啟之名,於全境傳播的聖神教,在古老的南方也遭遇層層障礙。直到六世紀初,這裡信奉聖神教的人口可能也不足一成,是帝國有名的未開化蠻荒之地。

    有趣的是,五百多年後,寧諾共和國成立,聖主教被確立為國教,未開化之地的頭銜則讓給他州。這是後話。

    這算是歷史的諷刺嗎?不,還有更可怕的歷史輪迴。

    回到新曆501年至502年之時,中古世紀最為動盪的歲月,帝國在北方對外聖戰中慘敗,對中南方諸邦控制力下降,備受瘟疫和暴政摧殘的沃茲流傳起聖主新教,認為信仰心誠則達。繁瑣儀式,森嚴等級,華麗教堂,奢侈聖器,嚴苛修行,只是教會地主、腐朽主教剝削和奴化人民的手段,是違背真神意志的實質世俗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