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國教的力量

“不知道這麼說,你能不能聽得懂。”她猶豫了下,試圖解釋:“總之,他們認為,天父自有一套超脫世俗的行為規則,不因人世而改變。教會如果合乎天父的道理,就能興盛,反之就會失敗。所以他們的‘羅馬教會’才得以興起,而原本在舊羅馬城的教會卻漸漸腐化、墮落,失去了威信。”

“同樣,王朝如果有足夠的德行,就能振興起來,承擔天父的使命,反之就會衰亡。所以新羅馬會在當初的偏遠行省崛起,而舊羅馬諸王朝卻在內亂和蠻族入侵中覆滅。這就是因為,他們喪失了‘文德’和‘武德’,因此天命才轉移到了這裡。”

“還好,不算太難理解。不如說,還挺直觀的。”喬安娜思考了片刻,點了點頭:“他們這個理論,估計也挺好用吧。”

“是的,而且當地人也能接受。”歐多西婭說:“比如城裡的希臘正教會,就一直在和羅馬城的公教教會吵架。羅馬主教一直聲稱,自己擁有優先權,因此教內地位高於君士坦丁堡大牧首。”

“對此,正教教會雖然一直不甘心,但哪怕他們辯經時佔有優勢,還有巴塞琉斯的支持,也無法否定,羅馬主教確實擁有對於其他主教們的優先權。因為羅馬城確實是帝國的故都和起源地,這個規則也確實是當年大家一致通過的,不好明著反悔。”

“君士坦丁大帝遷都的時候,提出了一些理論,論證這座‘新羅馬’同樣是羅馬城。但羅馬人自己的理論過於粗糙,並不算好用。”

“而中原人則不同,據說,遠在荷馬的時代之前,在那更久遠的神話時代,他們就開始研究天命轉移、王朝更替的理論。到現在,已經非常成熟了。學習參考這套理論,顯然非常有利於今後的辯經。所以,大家其實很樂於接受。至於那些從一開始,就被羅馬汗廷培養扶持出來的‘羅馬教會’成員,當然更是支持了。”

“那這些理論,與我們的話題,有什麼關係呢?”喬安娜問。

“我覺得,這些理論引入之後,羅馬人的信仰,已經不能說是單純的拜上帝教了。”歐多西婭說。

“在中原,也有眾多宗教和教派,但他們之間相處的關係,似乎並不和我們這裡一樣。國家政權與這些宗教的關係,同樣是另一種情況。我一開始不瞭解其中的原因,總覺得是那些宗教教義的問題,但後來瞭解多了才發現,這並不是因為那裡的宗教天生就與眾不同,也不是那裡的人就不需要宗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