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二百八十六章 最自然的選擇方式

  “但要是把幾條街的鄰居全都砍死了,然後宣稱自己是‘孤獨的文明’、‘沒有臨近文明做交流對象’,那其他人只會覺得你這傢伙太兇殘了……”

  他說中原文明其實是個集合體,也不是瞎吹。這地方在四五千年前,就是人類各種社會形態的大型試驗場了。

  簡單來說,後世華夏人選擇的那種世俗化父系氏族社會的形態,不是唯一的方式,也不是在各地突然出現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這片大地上什麼都有。

  在前後一千多年的時間裡,世俗化的父系氏族、母系氏族、宗教主導的小家庭社會、宗教主導的氏族社會……一大堆不同的組織方式共同存在,而且頻繁發生衝突乃至戰爭。

  比如母系氏族,通過後世更深入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這種制度並不是人類發展的必經階段。它和其他組織方式一樣,是選項之一,和其他制度是並存的。

  和傳統印象不同,這也不是“母權社會”,而是“舅權社會”,或者說是舅甥繼承製的社會。它也不是一些宣傳中,那種女性主導的“和平溫和”的世界。相反,母系氏族也相當兇悍,經常向外擴張——或者說,不兇悍的氏族,在那個時代的中原根本就過不下去。

  現實中,有些氏族是從母系變為父系,不過同樣也有先父系再母系的。另一些氏族,比如中原地區,則從來沒有出現過母系氏族的跡象。他們那邊的婦女地位和“母系遺風”估計也沒什麼關係,可能單純就是戰爭打的太瘋了,必須全員都組織起來,所以產生了這種現象。

  而最後,重視現世、淡化宗教的父系氏族成為文明的絕對主流,其實也是很簡單的原因——打到最後,就剩他了。這種普遍實驗、然後打出一個贏家的方式,此後似乎也成了固定的套路,直到近現代都能看到。

  歷代的文明,都是血海中殺出來的狠人,不到只剩一個是不會罷休的。在其他地方,幾乎沒有這麼激烈的選擇方式。不過這些話題,他暫時還沒法給人做具體論證了。

  古人其實也有“考古”。比如著名的竹書紀年,就是晉人意外地從戰國古墓中得到,整理編訂出來的。

  中原歷史太長,這種古人考古先人,後人再考古古人的事情,也不是個例。算上考證訓詁,就更多了——為了考證《尚書》真偽,這幫人從漢朝爭到清朝。等於為了一千年前的典籍,足足又吵了兩千年。全世界也就這邊能找到這種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