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大汗阿里不鴿 作品

第二百一十章 羅馬人的愛好

  “是啊,悲劇並不是說,要讓人感到悲哀。當時的希臘人反而傾向於認為,悲劇的要點,在於體現了英雄的崇高。”李玄英說:“因此,他們甚至會以樂觀的態度看待悲劇,認為英雄雖然毀滅,但他的精神是不可戰勝的。這種結局不能歸類為悲慘,甚至可以算作一種靈魂上的圓滿。”

  “聽起來很深奧啊。”郭康說。

  “當年古希臘的智者們,是把悲劇當做教育,而不是娛樂的。”李玄英說:“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悲劇描寫的是嚴肅事件,目的在於對人們的情感進行淨化。跟現在的流行戲劇相比,差別還是很大的。”

  “不過這類戲劇也就興盛了那一會兒吧。”他回想了下,說:“我記得聽人講過,悲劇一家獨大的時間並不長。鼎盛期過去之後,很快就是喜劇作為主流了。”

  “這裡頭還有講究麼?”郭康是真的不太懂。

  “簡單點說,就是環境變了,大家不像之前那麼相信神和命運了。”李玄英說:“在古典時代興盛期,希臘人是十分迷信的。不崇拜城邦的神,是可以最高處以死刑的嚴重犯罪,蘇格拉底當時就是因為遭到這個罪名的指控被殺的。”

  “這種氛圍下,人們認為神的意志安排著事件的發展,和人類的遭遇。所以,史詩和悲劇中,可以用神的意志來解釋命運的問題。”

  “但在大概……天兄紀元之前五世紀後期那段時間吧,雅典在政治和軍事上都遭遇了重大的危機。希臘世界原有的秩序漸漸失效,再加上哲學家們開始提倡理性,導致人們開始越來越懷疑神。”

  “到蘇格拉底死後幾十年,希臘人已經被折騰的不太相信神的公正和權威了。他們依然名義上信奉城邦神靈,但民間開始認為,神並不會干預人類的生活,導致對宗教的態度也消極了很多。”

  “那這麼發展下去,希臘人會不會也走上我們這樣的發展方向呢?”郭康突然覺得,這個趨勢也挺有意思的。

  “這我倒是不清楚了。或許時間夠長的話,也有這個可能吧。”李玄英似乎沒怎麼認真想過:“不過我覺得希臘人確實比其他歐洲人務實一些,可能真的和歷史有點關係吧……”

  “這些知識,其實都是我從其他人那裡聽來的,所以我也沒想太深。你要是有興趣,也可以直接跟人家聊聊。”他想了想,說:“雖然是戲劇的歷史,不過應該也能體現出社會的變遷了。”

  “那整體上,能總結出什麼脈絡麼?”郭康問。

  “整體上,就是越來越傾向於直接寫普通人。”李玄英說:“喜劇的主角和神往往沒什麼關係,也算不上英雄。這個時候的喜劇,主要是諷刺政治和社會里的不道德現象為主。”

  “喜劇的來源,本來就是鄉里的粗俗鬧劇,再加上情節相對更通俗,所以容易受到更多人的歡迎。另外,這個時期的劇作家們,也開始主動迎合觀眾,對劇情進行設計。”

  “這是大家都會選擇的方向吧。”郭康說。

  “當然了。連悲劇作家,都在改變以往的習慣。像比較晚的作家歐里庇得斯,就開始研究如何給劇本加一個相對圓滿的結局。”李玄英介紹起經典人物來:“因為傳統的悲劇,說是精神上實現了圓滿和昇華,但很多人還是難以接受。沒辦法,只能這麼改了。”

  “喜劇更是如此。他們的目標觀眾,人數更多,文化水平相對來說卻更低,所以只能進一步進行改變。比如,這些普通希臘人,更喜歡大團圓式的故事,對深刻的哲學思考卻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喜劇也越來越通俗,故事情節上也傾向於圓滿結尾,以迎合觀眾。”

  “另外,喜劇本身也隨著時代的發展,在不斷變化。要說脈絡的話,大概還有這麼幾條。”他列舉起來。

  “首先,是場景上。最早的戲劇就沒有專門的場景,甚至沒有多個演員的互動,而是一種單人表演。這一個人,會用各種象徵的方式,扮演所有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