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 作品

第853章 耗資千億壓力大?有我徐雷在,不怕!

  “而且也只有產能足夠大,才能更好的促進國產化,否則一年才生產寥寥幾架十幾架,一些核心部件和系統,就真不如進口。”

  聽完徐雷這番話,曲銘遠長鬆了一口氣。

  “既然你都這麼有信心,那我就不多慮了。”

  “而且你說得也很有道理,不搞出旺盛的需求,恐怕就連龍國航發集團,都沒興趣去研製出一流的國產渦槳發動機。”

  徐雷嗯了一聲後,話鋒一轉。

  “西飛的渦槳小飛機,不管是大規模量產,還是爭取實現百分之百國產化,都已經相對簡單了。”

  “相比之下,商飛呢?Aj21和C919怎麼樣了?尤其是Aj21這款噴氣式支線小飛機,首飛準備情況如何了?”

  曲銘遠急忙回答道:“這兩個項目進展都十分順利,Aj21的首飛準備安排在月底,而C919的首飛準備工作,也正有序進行。”

  “我今天給你打來電話,除了聊西飛的渦槳小飛機,還想問問,你大概什麼時候能一趟天海,咱們討論一下Aj21的試飛計劃。”

  徐雷笑道:“這還用得著討論嗎?按照新的適航標準來就行了,有什麼問題,你找呂總他們,反而比我更合適,而且我相信,你們沒問題。”

  “另外,正在研發的Aj21和C919,你們也完全不要擔心銷量,只要把飛機研製好了,能到國際一流水平,又怎麼可能賣不掉呢?”

  曲銘遠嘆息了一聲。

  “徐少,我也不想給自己壓力啊!”

  “咱們畢竟研製的,是民用飛機,而不是軍用飛機。”

  “就跟人們評價一款車,夠不夠好,銷量是最重要的評判標準。”

  “所以我知道,我只是負責搞研發的,只需要把研發工作做好就行,但作為總設計師,我免不了要擔心銷量啊!”

  這樣的一番話,從一位航空院士嘴裡說出來。

  徐雷知道,曲銘遠也是承擔了太大壓力。

  Aj21和C919,目前都還沒量產,商飛就已經耗資近千億。

  接下來小批量試產,大規模試飛,高強度適航認定……

  這些都是要燒錢的!

  它倆都是噴氣式飛機,每個飛行小時的油耗都不低。

  加上人員成本、維護保障等費用。

  奔赴不同地域、開展大量科目的試飛取證,要累計飛行數千小時。

  這他媽光是適航取證,花費都得好幾億。

  更別說量產前,還要大量的準備工作。

  那麼預計一千億的總花費,只少不多。

  而C919,賣給航空公司的批發價,單架不會超過七億兩千萬。

  即便按照利潤率10%來計算,一架也就掙個七萬。

  要想掙回本錢,這款飛機至少也要賣一千架。

  要把利息成本之類的考慮進去,那就得賣兩千架才夠本。

  不管是一千架,還是兩千架。

  對曲銘遠這個總設計師來說,都是壓力山大。

  他雖然精通技術、學識淵博,有一定的遠見。

  但他畢竟不是穿越者。

  不知道,未來的民用航空市場,發展規模到底會有多大。

  因為現在才2004年,龍國全行業在冊運輸飛機,總數都還不到800架。

  估計要等與波音簽署的採購大單,全部交付完畢,才能突破一千架。

  但徐雷卻很清楚。

  在他穿越前的那個世界,2023年國內的民航飛機,就已經有三千多架了。

  在自己的強力推動下,這個世界的龍國,經濟發展更加迅猛,電子信息產業還領先全球。

  所以徐雷自然很確定,光是滿足國內民航市場的採購需求,就足夠讓商飛忙活了。

  “曲老!有我在,你怕什麼?”

  徐雷恭敬的喊了一聲後,語重心長的說道:

  “當年是我勸你上報國家,重新立項研製大飛機的。”

  “而這些年,我始終對大飛機項目信心十足,並一直竭盡所能,提供各種支持。”

  “經過咱們大家的不斷努力,各項工作都在有條不紊開展,咱們就不要再有任何顧慮……”

  只要是人,就都容易養成依賴心理。

  即便是航空業內的資深專家、頂級院士。

  得知呂新海的團隊,已經成功拿證。

  肩負國產大飛機研發重任的曲銘遠。

  他能不著急嗎?

  能不想也儘快順順利利的,適航取證嗎?

  而不管是Aj21,還是C919,研發投入更大、將來銷售壓力也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