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雷 作品

第832章 要錢不要命!置之死地而後生!


                 “高人?”

  “哪有什麼高人指點呀?”

  朱建濘笑呵呵的微微搖頭。

  “拆解回收廢舊工業產品,這又不是什麼新興產業。”

  “據我所知,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不斷有各種新機器投入生產,老舊機器陸續報廢,就已經有人開始搞拆解回收。”

  “因為那些老舊報廢的機器並非一無是處,拆解回收金屬,是可以賣了賺錢的,而只要有利可圖,自然就有人願意去做。”

  “而咱們龍國,一直都有不少人從事廢品收購、拆解回收的生意,在沿海地區甚至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從業人員超過十萬人。”

  說到這兒,朱建濘扭頭側身詢問秘書。

  “咱們東廣省,以前搞拆解回收特別火的那個地方,叫啥名字來著?”

  “遠清。”

  秘書神情嚴肅的補充說道: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咱們剛對外開放,就有人從西方發達國家,低價進口廢舊五金、電線電纜、老舊電器等。”

  “巔峰時期,據說有大大小小數千家家庭作坊,每年僅銅產量就高達十萬噸,許多人都賺到了錢,但身體卻受損嚴重。”

  “因為他們為了簡單省事,基本都是採用焚燒的辦法,燒掉塑料外皮外殼,焚燒產生大量的有毒氣體,損害了他們的呼吸系統。”

  “另外,他們為了回收金屬,不僅用大量的水進行沖洗,甚至還用化學提煉,導致當地土壤和水質都遭受汙染,進一步影響了身體健康。”

  “在進行大規模關停治理前,當地長期臭味刺鼻、煙霧繚繞、汙水橫流,以至於當地民眾癌症發病率極高,大部分人都有呼吸道疾病。”

  “自從建了廢舊金屬回收產業園,關停散亂雜的家庭作坊,培育組建專業公司,科學環保的生產經營,並大力修復環境,情況正持續好轉。”

  朱建濘沒有急於說話。

  而是看著聽翻譯員講述的迪爾夫尼。

  等翻譯員說完後,他才接著補充:

  “咱們發展經濟,顯然不能以損害人民身體健康、汙染生態環境為代價。”

  “所以咱們不僅禁止進口廢舊工業產品,同時嚴格約束管理拆解回收行業。”

  “許多從業者要在利益驅使下,轉移去其他國家和地區,這也是他們的權利和自由,我們無權過問。”

  作為外交署長。

  朱建濘顯然也只能說這麼多了。

  核心意思也很明顯。

  龍國人要去巴斯坦,招人搞拆解回收生意,跟咱官方可沒任何關係。

  巴斯坦貧窮落後,物資匱乏。

  許多人連飯都吃不飽,哪兒會注重身體健康和生態環保?

  對他們來說。

  拆解回收廢舊工業產品,這門生意實在是太合適了。

  幹這一行,不需要有文化,也沒啥技巧可言,一學就會。

  只要不怕生病,不怕汙染環境,就能掙到錢,就能活下去。

  會不會出現血鉛鎮、癌症村?

  重要嗎?

  為了能混一口飯吃。

  當地數以萬計的民眾,都湧入拆解回收行業。

  大家不怕臭味撲鼻、身體受損,反而怕廢舊工業產品不夠多。

  如今他們甚至連很危險的船舶拆解都敢幹,這也是被逼無奈。

  那些用了很多年的船舶,油漆管線老化,各種儀器設備和船體生鏽。

  發動機、變速箱等動力設備,及其相關油液管路中,還有不少油液殘餘。

  切割船體,稍有不慎就會發生爆炸或者坍塌事故,並且高溫和濃煙也會有損身體。

  但身上若無千斤擔,誰拿生命賭明天?

  對巴斯坦人而言,能有短暫的和平,能搞到一條謀生之路,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與其擔心身體健康受損、生態環境汙染,倒不如想想與伊色列的戰爭,隨時可能爆發。

  迪爾夫尼聽完翻譯的話後,沒有絲毫慍怒之色。

  “所以你的意思是,巴斯坦迅速發展出不錯的拆解回收產業,並沒有受人指點,完全是因為市場經濟?”

  “是的!”

  朱建濘語氣非常肯定的說道:

  “剛才咱們已經說了,拆解回收工作不僅非常危險,而且對身體和環境還有嚴重損害。”

  “許多國家對這行,要麼明令禁止,要麼管理嚴格,從業者們自然更願意去無拘無束的地方。”

  “如今巴斯坦民眾只想混一口飯吃,根本不在乎身體健康和生態環境,拆解回收產業自然就迅猛發展起來了。”

  朱建濘繼續含糊其辭。

  就是不說,迪爾夫尼想要知道的‘高人’,就是徐雷。

  大力進口廢舊工業產品,拆解回收舊金屬……

  這個主意,是徐雷提出的。

  能想到這個主意的人不少。

  但許多人卻顧及顏面,不敢提出來。

  畢竟這是一門慢性自殺似的賺錢門路。

  可實事求是……

  巴斯坦一沒豐富的礦產資源,二無廣袤肥沃的土地。

  而且常年的戰亂動盪,讓許多民眾都沒有好好讀書。

  他們窮得就只剩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