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368章 開鑼

  “是,老爺!”

  孔尚義帶著滿腦袋全新的怒火與惶然,趕到孔廟跟前時,魯府的樂舞生朱閱文,已用他如鶴鳴九皋的好嗓子,將孔府禮樂違制的批駁言論,說了好幾輪。

  與孔尚義家丁汙衊的不同,朱閱文的控訴,與出殯嚎喪完全是兩碼事。

  朱閱文身架子不如周遭一眾武人魁梧,但他將金蟬頭冠一戴,將祭孔的曳地長袍一披,傲然立於陽光下,昂首向天,振振有詞,當真比上朝的重臣,還更有端然正氣。

  陸續趕來看熱鬧的曲阜士庶,很快都聽明白了。

  原來衍聖公府,年年去找兗州知府,向朝廷要銀子,說是孔廟中演奏雅樂的禮器樂器壞得厲害,樂舞生們的冠服也破得不成樣子,朝廷應像宣宗時出銀子給孔府買書一樣,撥款給孔廟添置全新的樂器和禮服。

  而今日,這個自稱是鄭王世子的大弟子、魯王府樂舞生的禮官,指著自己身上那套也是祭孔時所用的行頭,又以自己二十年來對鄭王、魯王兩府的禮樂經驗為例,憤怒地斥責,孔府上奏討要銀兩的頻率,若對應孔廟大成殿、崇聖祠等處的禮器,以及樂舞生們的冠戴,可以推斷,孔廟每年起碼舉行了四五十次禮樂儀式,才會出現樂器、衣冠如此頻繁損壞的現象。

  孔尚義站在人群外,聽得赤急白臉,又忌憚的那個是魯王府的樂官,一時不敢上去喝止他。

  正焦頭爛額間,只見人群那頭,又冒出來一位身量頎長的文士,拽著兩個衣衫破爛的農人男子,疾步邁到場子中央,立於朱閱文身側。

  “朱兄不愧是鄭王門下、忠良之士,所思縝密犀利,所言振聾發聵!諸位定也明白了,那衍聖公府,要麼,是違制,將祭禮祀禮才能用的器具和人,用作平日宴飲享樂,要麼,是欺君,編造樂器禮服毀損的事由,撈國庫的銀子!”

  一陣議論紛紛的聲浪滾過。

  朱閱文轉向那配合自己的文士,明知故問道:“請教足下淵源?”

  “朱兄客氣,在下姓張,名希聖,從溫州府來,世宗皇帝時的首輔老大人,張公璁,乃晚輩的先祖。”

  他這話一出,在場尋常的曲阜百姓還沒什麼反應,孔尚義卻是倒吸一口冷氣。

  張璁的後人?

  張璁,是他們衍聖公府的老對頭了!

  果然,這個張希聖,開始接替朱閱文,說起先祖當年上奏皇帝、禁止全國豎立孔子造像的光輝事蹟來。

  孔尚義四顧張望,盼著看到孔胤植和禮部的人趕緊到場,結束這從天而降的鬧劇。

  孔胤植和汪主事,的確來了。

  他們身邊,還有兩個人,魯藩鎮國將軍朱閱文,和皇長子的女師傅鄭海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