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292章 百姓何辜?


                 王恭廠東南角,承恩寺。

  莫看這寺不大,卻很是栽了些菊花名種。

  幾年前,工部一個員外郎來王恭廠瞧盔甲火藥,路過承恩寺時,進去轉了一圈,認出那些菊花的金貴來。

  這員外郎回去後,沒太記住盔甲裡多少是破銅爛鐵充數的,倒是記住了承恩寺的菊花爭奇鬥豔,在平素將梅蘭竹菊掛在嘴上的文士圈裡一宣揚,承恩寺就火了,一連數年的重陽節,都被踩斷門檻。

  此際還未交卯時,小沙彌揉著惺忪睡眼,迷迷糊糊地剛打開寺門,迎面驀地伸過來一隻手,直接鎖住他的喉頭,將他推進院去。

  他身後,幾個正在灑掃的和尚,還未反應過來,也已被昏暗裡如團團煞氣般湧入的漢子們,紛紛捂住嘴、制住身形。

  寺門又吱呀一聲,被關上。

  聽得異樣,匆匆趕出來的主持和兩個徒弟,驚愕萬分地盯著不速之客。

  馬祥麟早將一身鎧甲脫在了棋盤街府邸中,此刻布衣布褲,腳上打著綁腿,和屬下們一樣,看不出軍兵的模樣。

  住持瞪著眼睛,結舌道:“施,施主可是李國舅的愛婿的堂弟府上的家丁?來移走小寺今歲那枝‘紫龍臥雪’?使不得使不得,方閣老的內侄已然看中了,若是……”

  鄭海珠上前打斷這和尚開得過大的腦洞:“師傅莫怕,北鎮撫司辦差,借寶地一用。你們如常灑掃,做晨課,寺門可以開,進早香的客人可以進來,但你和徒兒們,都不許出寺。”

  住持看著鄭海珠,驚駭裡摻了狐疑,錦衣衛裡有婦人當差的?

  但到底不敢再開口多問半句。

  馬祥麟做了幾個手勢,屬下們立刻熟練地分成好幾隊,迅速地將大殿、禪房和後院都探了一遍。

  “來兩個守在塔下,其餘兄弟看住裡外的人。”

  馬祥麟吩咐完,與鄭海珠奔上寺西的木塔。

  寺是小寺,塔也並不巍峨,只三層高,但地處承恩寺西北角,正與王恭廠東南角頂著,中間連衚衕都沒有。

  馬、鄭二人到了塔頂,伏身於木欄後。

  鄭海珠自己也想不到,頭一回與這史書中著名的王恭廠打照面,是俯瞰的角度。

  史載六年後,因一次離奇爆炸而令京師震盪的王恭廠,其實不過與那威名赫赫的司禮監差不多,也就幾個四合院大小。

  “把望遠鏡給我。”鄭海珠道。

  她在馬宅時,就看到,祥麟腰上和短槊並排掛著的,仍是當年在月港時,自己從荷蘭人古力特手裡換來的那個望遠鏡。

  馬祥麟解下鏡子遞給身邊人,鷹鷂一樣的雙目,仍是掃視著那片場院。

  小半個時辰前,聽到馬彪的話時,馬祥麟第一個念頭就是,帶人直接闖進王恭廠,就算不及逮人,提水澆滅火藥堆總可以了吧。

  現在居高臨下一看,他明白了,自己就有火器廠、經驗豐富的鄭海珠,為何阻止他這個只會在戰場上用騎兵制敵的猛將的想法。

  火藥,根本不是如曬稻穀一般,醒目地堆著的。

  而他們一時三刻也無法得知,南朱的人,是不是王恭廠值夜的看守。

  以王恭廠本就不大的佈局,若門口有闖入的動靜,萬一裡頭真有暗樁,必會立即聽到,只怕要直接提前點火……

  “祥麟,你用鏡子看,”不多時,鄭海珠將望遠鏡遞給馬祥麟,開始輕聲解說,“王恭廠的佈局,和我松江火器廠的差不多,打製銃管的,必須與碾磨火藥的遠遠隔開,兩邊工匠不許竄場子。我們松江地方大,廠中央有小河的支流穿過,下頭這處地方小,所以中央是個小池塘。”

  馬祥麟喃喃地問:“是因為,藥石莫說明火,便是磨銃管的火花,也怕?”

  鄭海珠道:“對,磨槍管的匠人會隨身帶著鐵銼頭,若進到火藥庫時,碰撞出什麼火花,也有風險。你看,王恭廠西北角是冶煉處,再過來的院子,應是磨銃磨槍和打盔甲的。再靠近池塘的那個院子,堆著的氈帳似的玩意兒,應是牛皮,縫甲的匠人們用。所以,池塘西北、西南的院子,肯定都不是火藥庫。火藥庫在池塘東南,謝天謝地,正好在我們鼻子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