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第七十章 娘娘腔的領子、打硬仗的布甲

  劉時敏聽著聽著,就開始頻頻點頭。

  末了溫言道:“唔,月港雖說明面上只需漢船出港,不許洋船入港,但不少番商拿到簽押書引,還是可以跟著有船引的漢船,進到海澄縣裡的。這一回到了月港,咱家就讓縣令找幾個來,參詳參詳鄭姑娘的點子。”

  鄭海珠露出憧憬的笑容,斜瞥一眼馬祥麟,又轉身進艙,抱出一件棉袍來。

  這幾日在甲板上,馬祥麟會當著劉公公的面,問起暗甲戰袍的研發進程,鄭海珠便曉得他並不避諱劉公公。

  雖然,一支地方土司軍隊的少帥,自掏腰包給中低級軍士買裝備,就算對著皇帝,也是能擺到檯面上來說的事,但鄭海珠還是能意識到,馬祥麟在幫她向劉公公暗示。

  既然織造局拿去換銀子的海貿單子能讓韓家做,劉公公若在兵部有人,或者在京師與什麼皇親國戚相熟,也可以牽牽線,讓韓家試著做布甲。

  韓家至少是顧及臉面的江南世家,也不蠢,不至於像當年李貴妃那位泥瓦匠出身的老爹一樣,剋扣無底線,直接往布甲裡塞進爛出窟窿的鏽鐵和摻了稻草的破棉絮,結果凍死許多薊州邊關的兵士,氣得戚繼光星夜奔馳數百里,從關外趕回京城告御狀。

  果然,鄭海珠將手中的面袍抖開後,劉時敏也湊上來仔細觀看。

  “破虜,你來給公公說說。”

  鄭海珠帶著鼓勵的眼神,吩咐範破虜。

  小姑娘自上船後,發現劉公公這最大的官兒,反倒最和氣,本也不那麼怯懼了,此時便流利地解說道:“劉公公,馬將軍,草民的叔父們,曾回江南探過一次親,說起打韃子時,明甲不但要經常擦拭和修復穿線,而且近戰時,敵人容易看出甲片的破綻。所以,阿珠姐姐就和我,把鐵片用衍縫的辦法,縫在我們松江的兼絲布裡,用泡釘鉚住。”

  劉時敏饒有興致的捏著這件半成品的布面甲,看了看衍縫格子裡的鐵片,好奇道:“這個兼絲布怎地這樣硬挺,不像純棉?”

  鄭海珠解釋道:“公公,世人常有誤區,覺得真絲或者純棉,總是最好。其實用料,就像用人,用對了才是正道。我們松江這種兼絲布,緯線用的是棉花線,經線則以本地特產的黃草浸泡揉制後提取的麻線,所以成布挺括如板,耐挫磨,防水也比純棉布甲好上許多……”

  她話未說完,一旁的馬祥麟已提起布甲的前襟,盯著衍縫格子中間的花紋,又將格子捏了捏。

  鄭海珠見他此舉,會心笑道:“馬將軍是不是覺得,兼絲布的織法,能讓敵人猜不出甲片與甲片的連接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