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第四十一章 蛛絲馬跡

  言罷,繆老太太親自上來攜了顧蘭介的衣袖,又招呼乖巧的小姑娘徐蕙珍道:“走,一起和老婆子我吃螃蟹去,你們再忙,飯總是要吃的。”

  顧蘭介推辭道:“繆阿太,我才從地裡鑽出來,衣裳髒得沒法看,不好上席的。”

  人情練達的顧家大媳婦沈氏,已上來親熱道:“都是自家親戚,妹妹莫見外了,我們爬了一路山,哪個身上不是沾了草葉泥團的,快走吧。”

  姚氏也莞爾道:“我今日原就另帶了一身新袍子,請韓家的希孟妹妹給看看繡樣的,徐少奶奶若不嫌棄,待進了食府,我陪徐少奶奶換上。”

  ……

  半炷香後,鶴鳴樓的雅間中,大奶奶沈氏的貼身大丫鬟和韓希盈,正抖開一套綢襖和褙子,為顧蘭介更衣。

  片刻前,韓希盈主動上樓,要擠進來幫忙的,言明自己是小輩,不好不懂禮數。

  姚氏詫異,服侍更衣本來就是丫鬟婆子們的事,小姐不參與,哪裡就不懂禮數了?

  她正暗自嘀咕韓希盈未免太活潑了些,一旁的圈椅上,沈氏已開口與她閒聊:“黃夫人身上這件石榴花的雲肩,方才希孟說是她繡的?阿孟的繡技,真是沒得挑。”

  姚氏附和道:“這雲肩上的石榴花,色豔,輪廓卻極雅緻,有兩宋畫作的遺風。對了,大奶奶,聽聞繆阿太的繡藝亦是出神入化,顧府和韓府聯姻,實乃註定的緣份。”

  那邊廂,韓希盈忽然主動插話道:“我大姐,最近不看宋畫咯,改成琢磨倭國的玩意了。”

  “倭國?”沈氏面色微變,眉間現了肅然之色。

  韓希盈仍是一派赤子神情,認真道:“嗯,是誤劫鄭姑娘的那家人,送了一件倭國的衣服賠不是,還有幾幅美人圖,大姐看了,當寶貝一樣,整日琢磨衣服上的針法和畫上的技法。我想一道觀瞻,鄭姑娘卻只給看衣服,不讓看畫。鄭姑娘,可兇了。”

  穿好褙子的顧蘭介,眼角餘光瞥到沈氏的模樣,溫言道:“倭國的畫匠,近些年確有揚名海外之勢,家公的西洋友人們,也提及過。至於刺繡,想來倭人從前與我大明勘合往來時,買去不少繡品,那邊總也有手巧心慧之人,或也成他山之玉,我們反倒可以借鑑。”

  沈氏衝顧蘭介點點頭,轉向姚氏道:“不過,倭人總歸和南洋、西洋那邊的人不同,倭人與我大明有夙仇,倭人的綾羅書畫,少沾些的好。黃夫人,你們餘姚,當年也鬧過倭患吧?”

  姚氏淡淡回道:“鬧過,嘉靖爺的時候鬧的,把前朝謝閣老的家,給滅門了。”

  沈氏輕“嘶”一聲,嘆一句“你看看,嚇人吶”。

  姚氏卻接著展開下文:“不過,後來人說,謝閣老的子孫,本就和我大明海商勾結走私,要賴銀子,鬧崩了,海商就僱了倭國的浪人,血洗謝家。所以,兩邊撲騰的,其實都是我大明的人,那倭國人,不過就是其中一邊兒,僱的狗。”

  顧蘭介聽完,投來贊同的目光,婉聲道:“從前我們松江府鬧倭寇,也差不多,有些是真倭,有些其實是明人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