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華 作品

第四十一章 蛛絲馬跡


                 韓希孟柔聲問道:“阿妹,你家信洋教?”

  小姑娘極有禮貌,站起來欠身行個禮,斯斯文文地回答:“兩位姐姐好,是的,我家都已加入耶穌會,我也已經受洗,我的教名叫Candida。”

  “哈,真是巧,”韓希孟笑得更開,帶著溫善的趣致道,“讓我猜猜,你是不是姓徐呀?”

  小姑娘點點頭,表情於老實中透著驚訝。

  鄭海珠瞬間明白了,這孩子,便是徐光啟的孫女兒。

  徐光啟前些年,因與熊三拔、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過從甚密,且為各地教民爭取生存空間,而遭到京師朝堂保守派的猛烈攻訐。他遂憤而辭官,掛個翰林院閒職,主要住在天津,翻譯《幾何原本》,卻也常回松江,與華亭縉紳們交遊。

  松江府風氣開明,但全家入洋教的還是鳳毛麟角,徐家年幼的孫子孫女都受洗入教的事,便傳得上流仕宦圈子人盡皆知。

  韓府中,“甘地大”這個徐家小孫女的教名,在避開三奶奶楊氏的場合,鄭海珠聽錢氏和韓希孟提過好幾回,故而不陌生。

  韓希孟正還要問幾句,身後有婦人喚道:“蕙珍,這是韓家姐姐。”

  韓希孟回頭,見婦人的眉目與小蕙珍諸多相似,便猜是徐光啟的兒媳顧氏,遂十分客氣道:“顧奶奶安康。”

  顧氏閨命蘭介,孃家也是松江人,與顧名世一脈算得親戚。

  顧蘭介無論從夫家還是孃家的信息,都曉得顧名世最寶貝的二房孫子,與眼前這位韓家大小姐已經定親。

  她對韓希孟,便沒什麼生疏的寒暄之意,神情松泛地抬起袖子,笑吟吟道:“今日我來看甘薯的收成,穿得潦草,方才與繆阿太照面,實在失禮。”

  “有何失禮的,從前皇后娘娘還親蠶呢,徐家媳婦,你才是松江各家女眷們的榜樣。”

  村道上傳來蒼老卻爽朗的女聲,只見繆老太太已由婆子扶著,昂然走過來。

  她站定後,中氣十足道:“方才我就與各家的奶奶小姐們講,前些年徐翰林出資僱人,在佘山種甘薯,松江的讀書人還笑話他。如今那些老爺公子的,都該來瞧瞧,這片往昔種不得稻穀的荒山土坡,收出來多少能餵飽肚子的甘薯。”

  一旁黃尊素的妻子姚氏,也接上話頭道:“繆阿太說得正是。去年我們餘姚春旱,稻穀沒打上來,所幸甘薯這個東西耐旱易活,救了不少鄉親。我家老爺說,甘薯是一位姓陳的海商,去呂宋跑船時,從弗郎基人手裡弄回來的藤根。”

  今日,繆老太太一路與姚氏搭話,已對她頗有好感。

  有些官眷,仗著家裡老爺仕途順遂,莫說對著平民百姓,便是到了家中男人已不做官的豪門面前,也愛挑剔拿喬,一心只想接受眾星拱月般的奉承。

  但姚氏身上,卻不見這份淺薄之氣,她對繆氏說話極有分寸,講了不少餘姚的風土人情,又問了松江的塾學光景。

  此刻,聽了姚氏的話,繆老太太越發讚許,連連點頭道:“還是黃夫人有見識,沒錯,那陳姓海商正是我與鄭姑娘的老鄉,也是福建人。當初,弗朗基人禁止我大明商人從呂宋帶回任何植物種子,陳先生機靈得很,將甘薯藤夾在海船的纜繩裡,硬是偷偷運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