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我不做亡國太子! 作品

第1450章 成果顯著

  朱慈烺深知,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石。

  因此,他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朱慈烺先是對教育考核機制進行了改革。

  科舉制度依舊存在的同時,學生還可以在縣辦學校中學習八年的文化知識後,參加皇家科學院統一組織的會考。

  會考通過後,便可以進入皇家科學院學習。

  這給了底層百姓科舉外的新的上升途徑,同時也可以為大明培養更多的人才。

  為了對應這項新的途徑,朱慈烺要求,在三年之內,每個縣都要建設五所千人規模的學校,進行啟蒙和八年教育。

  對於這個教育,朱慈烺是捨得投入的。

  建設學校的資金和教育資金,朱慈烺都設置了專項資金進行支持。

  同時,他也注重培養和蒐集各種專業人才,皇家科學院常年對外招收特殊人才,為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在衛生方面,朱慈烺關注民眾的健康問題,投入大量資金改善醫療條件,提高醫療水平。

  和學校一樣,朱慈烺要求,每個縣在三年之內,都要建設三所上規模的醫館,讓普通百姓能夠看得起病。

  同時,朱慈烺還鼓勵醫學研究和創新,推動醫療技術的進步,讓百姓們能夠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在文明建設方面,朱慈烺注重提升國民素質,推動社會文明進步。

  他倡導誠信、友善、勤勞、節儉等良好品質,倡導公民道德建設,讓大明的社會風氣更加清新。

  大明信訪所已經在大明各縣設置,大明信訪所屬於直轄單位,根本就不受屬地政府的約束。

  百姓有冤情,對縣衙不信任的,都可以通過信訪所進行反映。

  再加強整頓後的錦衣衛和大明情報司的對各地官員的監督,大明如今的政治生態有了極大的改觀。

  戰艦在大海上航行,這一路朱慈烺想了很多,對於大明未來也有了更清晰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