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一零七八章 北伐


                 昨天又為生兒子努力奮鬥的趙禎,懶洋洋的打了個哈欠,百無聊賴的斜歪著坐在上位,吃一口王言進貢的乾果,滋溜一口他專門遠程與王言溝通身體狀況,王言給他開的養生茶。

  他坐在政事堂內,看著他治國理政的大臣們吵鬧。

  朝堂上真是許久沒有如此熱鬧過了,他想著……

  現在的政事堂真的很熱鬧,隨便拎一個出去,都是名傳千古的,幾乎可以說是趙禎當朝時候的最強陣容。

  宰相文彥博,副相富弼,樞密使韓琦,樞密副使是剛提上來的賦閒兩年多的狄青,三司使張方平,三司副使范仲淹。權知開封府事包拯,翰林歐陽修,還有因為王言的小翅膀煽動,仕途順利的調來政事堂做文書的王安石。

  此外還有好幾個參知政事及其他的二把手,如曾公亮、王堯臣等人,夠資格的都在這裡了。

  雖然人數遠遠沒有大朝會的多,但是爭吵的烈度,卻是大朝會都比不了的。因為除了圍坐在周圍的、端茶倒水的,再除了一聲不吭的狄青,坐前排的這幫有一個算一個,誰也不怕誰。

  毫無疑問,他們討論的,就是這一仗打不打的問題。

  其中范仲淹、包拯、富弼、歐陽修等,都嚷嚷著要打。甚至就連王安石都插了句嘴,表示支持。其餘人自然就是反對的了。

  這個時候,這個大殿裡,能張嘴說話的,不允許佔中間,沒有中間派的生存空間。這時候必須旗幟鮮明,必須有意見。火燒眉毛了,還敢糊弄事兒的,絕對會被踢出京去。

  所以大家就是打和不打的爭吵。

  說打的,肯定是信任王言能力的,畢竟這麼多年過來,就王言挑起了戰爭,並且還打的西夏落花流水。最近這兩年,雖然沒有打仗,但是西夏內部頻生叛亂,百姓出逃宋境,邊界自動的擴出去幾十裡。邊軍天天摩擦。

  而且王言那邊的情況,大家都清楚,堪稱兵精糧足,已經是厲兵秣馬要開打了。又不是沒有前科,他現在上文,看著是請示,實際還是通知。

  不過大家也都清楚,王言是有智慧的人,這次肯定不會再像上次一樣,根本不給朝廷的反應時間打完了再說。很多事情,都是可一不可二的,王言有這個分寸。

  但是他們也毫不懷疑,如果不同意,王言說不得拼著不做官也要開戰。

  這就是認不打為好的那幫人的想法了,他們也知道,不管他們同意與否,王言都要打。他們也正是抓住了王言絕對要打,他們也阻止不了的這一點,既把王言搞下去,也把事兒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