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六七一章 大戰爆發

  王言喝酒吃菜,笑呵呵的點頭:“總算聰明瞭一回,就是杜鏞。這個吳啟人早年跟杜鏞有舊,私交甚好。這一次奉調上海,正是要借用這個老朋友的力量。也是因此,杜鏞成了這個委員會的常務委員,你們的戴局長也是常務委員。所以呢,我的麻煩又來了。以前的人民行動委員會不頂用,這次弄個國民黨大員站臺,雖是時勢使然湊了巧,卻也不得不說杜鏞這老小子好運氣啊……”

  “那不還是你自找麻煩麼。”於曼麗笑著說:“你要是不想統合青幫,那你跟杜鏞也沒矛盾。現在就是你要奪杜鏞的權,他死不放手,這不是就僵在這了。”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機會了,就要把握住。你要知道,像我這樣的人是沒有退路的。我要是退了,手下那幾萬的工人吃什麼喝什麼?還有我手下的那些人,那一個個都是要人命。我要是退了,他們吃不上飯,你說我怎麼辦?

  到了那個時候,最先要我命的就是這些人。還有日本人,還有汪兆銘那邊,我失了勢,你以為他們會放過我?到了我這個份上,就不是我想不想的事兒了,太多的人,太多的事兒,在我的背後推著我走。想停下來都不行啊。

  杜鏞這個老小子不同,他都已經跑路香港了,不如就激流勇退,好生過個晚年,舒舒服服的多好?他還算是留個好名聲,畢竟他也算是抗日了,為國家、為民族出了力氣。不像我這樣的,遭後人的罵。可這人吶,就沒個知足的時候。他戀權不去,甚至還想繼續高升,那就是他的不對了。老前輩,不給年輕人讓位置,留機會,可不是就得我自己拿麼。”

  “說的好像你多正確似的,人家杜鏞後邊就沒人推著走?不聽你滿口大道理,慣會把問題說到別人的身上。我算是看明白了,這人吶,說別人這不好那不行,到了自己身上,那還是別人這不好那不行。”

  王言含笑點頭:“說的不錯,還真是我錯怪你了。有這個認識,你以後不會太差。”

  “都要當亡國奴了,汪兆銘那麼老大的一個人物都投靠日本人了,差不差的還能怎麼樣呢,過一天是一天吧……”

  王言搖了搖頭,沒有說什麼,她知道於曼麗也就是說一說,若果真沒有信仰,紅黨發展她幹什麼?雖然她確實是他身邊的人,但若於曼麗本身不行,紅黨也不是什麼人都要的……

  吳啟人的到來,確實給王言添了些麻煩。安靜許久的青聯又鬧騰起來,當然那三個為他所救的人除外,他們能活著就不錯了,半點的發言權都沒有。

  他沒對青聯的那些人下手,不是不能下手。只是因為他其實並不想真的統一青幫,所以才沒動手。要不然他一個沒人性的大牲口,怎麼可能會慣著那些人的毛病。

  統一的青幫和散碎的青幫不一樣,他要是真統一了,日本人那裡怎麼說?兩黨那邊又怎麼說?不做事,都不放過他,做事,還是都不放過他。因為要做事,就得有偏向,他偏向哪一方?

  現在青聯沒有統一,那幫人雖然沒什麼大能耐,也沒什麼大膽量,但好歹是做著抗日的事,給抗日的人提供著幫助。

  他在明面上無法幫忙,總也不能在後邊拖後腿。

  那麼他為什麼還不斷的折騰?使杜鏞愁的掉頭髮,不得安眠?

  因為他要的是話語權,他要的是他的話有人聽,更是為了以後做鋪墊。現在沒辦法統一,不代表以後不能統一,小日本被打跑了,就該他王某人出頭了。鬥爭沒有停止,他要有更高的位置,做更多的事。他暗戳戳的在背後,滲透其他人的勢力,這是長線行動,為以後發難做準備。所以這一次來了吳啟人,導致的青聯躁動,他都沒理會。畢竟人家吳啟人已經先一步跟他打過招呼,地位確實高,來信的言語也十分客氣,他就面上退一下也無所謂。但是他到底還是在青聯掌握著力量的,那三家是一方面,劉一統也還在呢。他以青聯吉祥物的身份說話,也是有人聽的,他的意見,是要被考慮的,這就足夠。

  相比起汪兆銘、周福海那邊來說,青聯的這點兒事完全不值一提。

  九月一日,這一天並不是一個好日子。

  這一天,汪兆銘通電《致海內外諸同志通電》。

  此電錶示‘綜括宣言所示,非根絕赤禍,無以維持國內和平;非與日本協力,無以維持東亞之和平;非與各國增進友誼,無以維持東亞之和平。……惟有一比較簡易可行之方法,如前方之武裝同志能揭示和平、反共、建國之主張,則既可保其原有之兵力與未失之土地,又可外與吾人之和平運動相呼應,內以促獨裁勢力與共產勢力之沒落,為效之捷,莫逾於此。’

  意圖寫的簡單明瞭,‘根絕赤禍’意為打擊紅黨,‘與日本協力’意為甘作日本傀儡,他‘一比較簡易可行之方法’就是要拉攏前線跟日本戰鬥的將士以及其他兩黨人士,轉投他的麾下,大家一起同日本人一道,乾重慶、滅延安。

  當然,沒人信,這都是給傻子看的……

  也是在這一天,早上的四點四十分,德國空軍空襲轟炸波蘭城鎮,四點四十五分,德國陸軍分作北、南、西三個方向入侵波蘭。

  德國出動了58個師、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和6000門大炮開啟對波蘭的戰爭,同樣的,也讓世界史書翻了新的一頁,來記載這盛不下的貪婪野心,容留無數哭喊的冤魂……

  九月三日,由於調解未能成行,法國、英國和英聯邦成員國,正式向德國宣戰!

  關於二次大戰的爆發時間,專家學者們一直未有統一的定論,有人認為是三九年的九月一日的德國閃擊波蘭,有人認為是三七年的七月七日的中日全面戰爭,還有人認為是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日本侵佔中國東北。

  毫無疑問,中國人認為的二次大戰的開始,大多數是在三一年的九月十八日。不過在電影《百團大戰》中,對此有更明確的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