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六三八章 消除隱患


                 翌日,汪曼春早早的離開,王言卻沒有去捕房上班。

  以前還是隊長的時候,就已經可以來去自如,沒有人考他的勤。現在上位探長,那自然是更加的清閒。他只是給值班沒走的手下打了個電話,告訴他們自己這幾天不去捕房,一直在王公館,有事往那裡打電話。而後他便帶著一早開車過來的齊四出去吃了頓早飯,回到王公館,在堆滿了科學雜誌的客廳中,跟著手下們一起拆開打包好的各種雜誌,他自己做著分類整理。

  他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英國病理學雜誌》,其他的那些東西,對於他來說都是沒什麼用的。不過對於精通的科學家來說,作用很大的。畢竟這裡的期刊、雜誌雖然最遠的,距今已經有十八年的時間,但是說句不好聽的,除了那些留過洋的,很多人其實都是沒有渠道看這些前沿科學期刊的。

  即便他們可以同其他人書信溝通交流,但是像王言這樣,幾乎弄到了所有的科學期刊,在當今的中國大地,應該是找不到第二個人的。因為他們沒有渠道,更沒錢。

  而現在無論是國民黨還是紅黨,其實都有搞研究的科學家。甚至說起來,國民黨的科研實力還要強過紅黨。因為日佔區的那些大學,基本全都分家,遷走了大部分的骨幹力量前往國統區。不過紅黨方面,也有很多人主動去了延安,有自己的科研人員,也有培養學子的學校。不過很多學校都還沒有成立,全面戰爭才開始半年,根據地的發展還處在初期。

  不過以後該有的總會有,沒有人會忽視科技的力量,畢竟中國之所以是當今的樣子,就是因為落後,落後才會有日寇侵華,佔我國土、戮我同胞的恥辱。當今的知識分子以及其他的什麼學社成員,還有各黨派人士,對於這一點都是有絕對共識的。

  艾格的朋友辦事還算妥帖,並沒有將各種的雜誌全都混雜著打包,而是在此之前就進行了簡單的分類。都是按照期刊的名字來的,一個刊物的放在一起,至於按照期號順序排列,那就沒有了。

  王言在客廳中擺著的一堆期刊中,並沒有費多少力氣,就找到了《英國病理學雜誌》。但他並沒有直行動,而是坐在客廳的沙發上,大致的來回翻看。直到下午,臨近晚上的時候,他才拿起了《英國病理學雜誌》看。

  王公館中的人雖然不多,但是再少的人,也無法保證絕對的安全。吳大叔、梁大嬸倒是放心,這老兩口從來不上三樓,也從來不多話。甚至他們平常都很少踏出王公館。就是出去買菜,也是負責守衛的那些流氓手下出去買他們想吃的,老兩口做飯。

  沒法保證的,正是那些守衛的流氓手下。雖然這些人已經是王言手下跟了多年,或多或少有幾分功勞的骨幹,而且還會一週輪換一次,但是仍舊沒辦法確定他們不出問題。

  如果是兩黨方面的人,他倒是無所謂,就怕有人被日本人掌控,那才是最費勁的。

  至於兩黨的人,說實話,多了不敢說,兩邊加一起,百八十人還是有的,這點他非常肯定。

  沒辦法,畢竟名頭在那的。他有勢力,有威勢,還不招惹兩黨以及日本人,在上海灘很有幾分臉面,提他的名字又非常好使。這麼多年以來,都沒有與兩黨為難的行動。手下的產業多,用人多,人員流動性大,對於中下層的管理並沒有太嚴格,能很好並且足夠安全的方便兩黨的人掩護身份。

  而且兩黨的人,從事這種潛伏工作的,多數都是有文化有見識的人。這個年代,認字已經是一件不易的事。即便上海灘繁華,卻也沒到知識分子不好找工作的程度,依然很搶手。是以兩黨的人,有不少都是在他的手下做中低層小領導的。

  尤其是紅黨的人數要更多些,畢竟王言本身就是紅黨的老資格,他們往王言的手下塞人,一來方便行事,便於隱藏,二來也是在做生意的途中,負責聯絡佈置交通線。三來也是在必要的時候,王言可以把這些人都組織起來行動。

  其實王言個人掌控的交通運輸線也是很強的,都是這些年靠大量錢財以及雷霆手段威逼利誘出來的。有時候從上海往蘇區運送東西或者人,就會走他的運輸線,而後輾轉。畢竟他就是光明正大跟蘇區做買賣的,在人員、貨物上雖然調查,但不可能真查的那麼清楚。

  以前,這些佈置都是為了應對國民黨,現在全面戰爭,則是成了應對日本人。這都是王言自己提的,從他開了永華實業到現在已經這麼多年,他也不清楚手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反正到現在為止,沒出過什麼意外。正如他之前在倉庫對手下的經理以及石長興說的,他位置高,哪裡清楚下邊的事兒,就是抓到了跟他也沒多大關係……

  跟齊四吃了一口晚飯,王言就上到了三樓的書房,此時那些科學期刊已經全都搬了上來,堆在一起,王言從《英國病理學雜誌》找到了二九年的期刊,默默的翻閱,尋找著寫有那篇論文的一期。

  找到之後,粗看了一遍,王言坐在書桌邊拿起紙筆,開始翻譯論文。一篇論文,短則幾千,長則上萬,還要加上信達雅的翻譯要求,還是很有難度的。不過對於王言來說,翻譯不成問題,這就省了很多時間,只是要手寫那麼多字費些勁罷了。即使如此,在王言專心書寫下,也不過是用了不到兩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