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五二章 種子

  外面安定,內部就不行了。北方已經裡裡外外的收拾了一遍,再沒有不服的人出頭找死。所以在編練了十五萬軍隊之後,華夏二年,十五萬大軍兵分三路南下。

  並不是單純的打敗他們,而是要一地一地的慢慢平推過去。拿下一個地方,就改革一個地方。翻舊帳,打土豪,抄家分田地,任命新的官員,落實新的政策,開展地方建設。

  雖然以他的軍力,完全可以一鼓作氣的蕩平南方。但實際上相比起來,還是現在這樣慢慢推進來的好。因為不會一次支出太多資源,也有時間徹底清理好地方。

  目前來說,雖然治下看著一派熱鬧氣象,但實際上國庫早都空了。畢竟那麼多的工程開展,所需的花費太多,哪裡都要錢,哪裡都不能停。內閣處理政事都是心驚膽戰,因為萬一哪裡搞出個大災大難的,整不好就崩了。

  作為皇帝的王言倒是不擔心,因為那是國庫沒有錢,不是他沒有錢。

  他以前的產業沒有收歸國有,更沒有賣給他人,都是皇室內帑私產。那些產業,就是充當著國企的作用,負責兜底的。當然他有獨家買賣,該壟斷的還是會壟斷,哪裡有平白放出去給別的商賈的道理,該賺就得賺。

  只不過近幾年的生意確實不是太好,主要就是因為他的改革政策,有錢人都被收拾了。而他的那些產品,客戶群體多數都是有錢人,可不是就受了影響。

  當然那也沒有太大的關係,畢竟他還有糧食鹽鐵茶等買賣。從南海那邊拉過來的糧食,都是他的產業,雖然沒有抬高價格,就只是平價賣,那他也不虧的。因為他購買糧食價格極低,最費錢的也就是運輸環節。但他又不是空船去的,更加不是隻運糧食回來,總能找補。至於鹽那就更不用提了,渤海灣那一圈,都是鹽場。若非實在生產跟不上,他都要開始平價賣精鹽了。

  所以說其他的生意受些影響,也無關緊要。更何況現在有錢人少了,但用不了多久,就會有更多的有錢人。

  之前造反的時候,第一個半年就是他填補的,第二年雖然收入兩億,但是赤字也不小,他又補了很大一部分。也是這個時候,趙佶在每月初一大朝會聽報告的時候才知道他多有錢,以前一年上供他百萬貫都是打發要飯的。所以說如果真的有天災發生,他也會出物資救援的,問題不大。

  華夏三年,夏。

  朱雀大街的地磚還是原本的大青石,雖然朱雀大街不是商業街,更是沒有一家商場,兩旁都是朝廷的各個衙門辦事機構,但是街上的行人仍舊密密麻麻。

  因為這裡不禁百姓走動,可以隨意熘達,而且每天早上六點升旗,晚上六點降旗,九百五十米的長街,五百九十名全副武裝的羽林衛士,硬生生的一路正步踢過來,風雨無阻的奏樂唱歌升降國旗,威武極了。還有太廟、社稷壇那兩個建築,都是不禁百姓遊覽祭祀的,是以很多人有事沒事的都會過來看看,求個五穀豐登發大財,求個祖宗保佑兒孫多福。

  最關鍵的是,皇帝不時的就會出去熘達,不管走哪條街出去的,但回來一定是通過朱雀大街,很多時候都能看到皇帝。那可是皇帝老子啊,誰不想看看,誰不想跟著說幾句話。

  另外一點,也是雖然朱雀大街不經商,但是距離朱雀大街不遠的街道,卻是繁華非常,很多人吃好喝好都會到朱雀大街壓壓馬路,感受帝國氣象,坐在路旁提供的長椅上,堤了著酒瓶子賦詩作詞……

  “草民見過陛下。”

  “我朝首倡尊老愛幼,老丈無需多禮。”王言笑呵呵的託著面前牙沒了一半的老頭子:“如今生活可還好?”

  老爺子連連點頭,咧著沒牙的嘴笑的開懷:“好啊,比以前大宋的時候好太多了。草民世代匠戶,家有三子,如今不是在將作監做組長,就是在外輔助修橋鋪路。三個兒媳婦也都在城外的廠裡做工,給的月俸也高。如今家中一旬能吃兩頓肉,娃娃們長的白白胖胖,在學堂裡讀聖賢書。這都是陛下治國有方,愛民如子啊,能有現在的日子,兒孫也不用操心,就是現在死了都高興啊……”

  “哎,老仗啊,這就滿足了?以後的日子必定是一天比一天好,可得注意身體,且享福呢。”

  又說了幾句話,王言擺手作別一臉榮光的老頭子,帶著兩個護衛,一路跟人微笑點頭,熘熘達達的順著朱雀大街往回走去。他每個月都會出來城裡城外的晃悠幾天,跟各地來到這裡的百姓說說話,瞭解瞭解情況。小說

  真實情況如何他當然都知道,之所以這麼做,更多的是為了拉近與百姓之間的距離,要把高高在上的皇權拉進民間,打碎百姓對於皇權至高的印象。畢竟不管皇權如何高,百姓吃不上飯都要造反的,近不近距離的也無所謂。

  而且雖然錦衣衛監察天下,特務密佈,但是總也有照顧不到的時候。上層權力的一個小疏忽,到了下邊,那就是破家的災難。他沒事就在洛陽城內外熘達,也是給了一些人當面告御狀的途徑,對於下邊的官員也是個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