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五零章 變革


                 三件事,孔家的事無所謂,不老實就砍。包括大力反對的那些官員,直接抄家是沒問題的。或許有為國為民的清官,因為不解王言的雄才大略,而為孔家張目。但更多的反對者,還是因為話語權,為自己的切身利益大集團。這樣的人,在王言十萬大軍駐汴京的情況下,都敢代表著天下士子同王言對話,實在是膽大包天,必須砍幾個領導者,再狠抓一批響應的去進行基礎建設。

  文官造反,十年不成,他們什麼都不是。在朝堂上空了一半,汴京差一點兒幹癱瘓了之後,整個北方,就沒有再嚷嚷反對倒孔的文官了。至於那些容易上頭,禁不起鼓動的熱血士子,都不再咋咋唬唬的搞什麼死諫。王言確實是沒殺多少人,但是抄了很多人的家。

  若家中真清貧,那便罷了。直接罷黜,任其成為平民,自己幹活謀生。若查出了東西,那問題就來了。家產充公,家丁解散,家族十五歲以上男丁全部貶做勞役,就近安置。原本威風凜凜的朝中大員,基本都在洛陽修城搬磚呢,想死都難。

  至於剩下的土地國有以及商稅這兩件事,其實也沒有多難,只是到處都是敵人罷了。

  他汴京十萬大軍,山東近五萬,河北還有十萬,北軍算上威武衛一起有二十萬,這就是四十五萬兵馬。西軍整體稱臣,雖然軍中也有許多地主,但是西軍上層已經定下主意,堅決擁護支持王言領導,誰反對就弄誰。同時他還派了五千人過去編練新軍,純潔隊伍。即便有些反叛,也被種家及其他高層鎮壓。而西軍的數量,算上廂兵、鄉兵、番兵,加一起有四十萬。

  一共八十五萬人的軍隊數量,按照現在對於軍力的小小誇張,說個百萬大軍那都是低調了。如此軍力,彈壓北方問題不大。

  這個數字肯定是虛的,虛的不是那十五萬,而是除了復北軍以及威武衛以外的那些原本的大宋軍隊。也不是別的原因,就是吃空餉,很多部隊的編制虛的厲害。真是人數肯定達不到八十五萬,六十萬左右應該問題不大。

  問題的關鍵是,執行的人不夠。這是一個大工程,要的人是海量。這個問題,還是大宋養士百多年給瞭解決。王言直接徵調十七歲以上的學子,配合著各地方永無出頭之日的吏員一起,深入鄉村丈量土地,以及對城中的商戶進行第一次稅務收繳工作。

  當然,要想人幹活,總得有相應的激勵。想要激勵,就要知道人的訴求。而那些學子和地方吏員,所求的還用說麼,當然就是當官發財。

  發財不可能,誰發財王言辦誰,但是可以提高俸祿,夠他們還算好的過活。至於當官麼,他正在改革官制,會給那些吏員打開上升通道,與其官身,再加上一個乾的好另有提拔任用,都是嗷嗷叫著幹。

  不過為了避免吏員紮根當地,同地方大族沆瀣一氣,還是實行了異地清查土地、收繳稅賦。如遇抵抗,直接調兵鎮壓抄家,男丁照舊全都充作勞役。這都是寶貴的勞動力,不能乾脆的殺了便宜他們。就是要死的老頭子,都得搬兩塊磚再死。

  這兩項進度最快的,當然就是山東、河北以及京畿地區,其次是西北地區由於西軍收縮防線,撤回了十萬兵馬鎮壓地方,一個地方一個地方的平推,目的地是洛陽。

  這是為了快速平定北方,強拳進行改革,另一點也是為了南下打統一戰爭。到了這個地步,他想溫和改革已經不可能,只有大軍壓境一條路。

  至於這些所帶來的隱患,王言是不怕的。倒也沒別的,他活的長,可以保證改革的成果不被反覆。按照古代王朝國祚三百年來算,他自己就能佔將近三分之一。所以一代人不服,兩代人不服,三代人還不服嗎?

  所以沒什麼好擔心,強壓就好。

  事情已經交代下去,雖然對他王某人衷心耿耿,實心用事的官員基本沒有,但是目標就在那,手段也在那。辦好了則罷,辦不好那就是事兒。而且他並不是沒有自己獲知消息的渠道,皇帝缺乏安全感,不信任別人,這是通病。他雖說不至於缺乏安全感,但是也沒有對誰相信。所以他手中還是有著諜報機構的,這一次更是直接開府建牙。

  機構是那個機構,名字只不過是一個代號,廷尉、皇城司什麼的,乾的就是特務的活計,所以他的特務機構叫‘錦衣衛’。主要還是覺著這個名字好聽一點,而且以前他又去的那麼個世界。儘管他沒在那個世界幹相關的事,但不妨礙他對這個名字表示欣賞。

  而其他的政府架構,變動還是不小的。

  廢中書、門下、尚書三省,將大理寺提了出來成為單獨的執法機構,將御史臺提出來併入都察院成為單獨的監察機構,戶部照舊管理財政事,刑部成為立法機構,吏部照舊管理官員任用、升遷、貶謫。新建理事府,為最高行政機構,下轄工部、教育部、國子監、將作監等等,以及各地方政府行政事。

  以上各部,除理事府正副主官兩人外,算上其他各部主官一起,共計七人,成立內閣,以理事府正職主官為領導,共同署理國家大事。

  因為理事府併入了其他大多數的部門,所涉之事海量,什麼都由他們處理,政務龐雜,故而又將翰林院那一幫做學問的清談高手弄了過來,充作智囊的作用幫助內閣出謀劃策。翰林院中的那都是各種進士,雖然缺乏實務經驗,很多意見都脫離實情,但腦子都還是夠用的,沒有決策權,充作智囊問題不大。有好的苗子,在最高權力機構見識過之後,也是堪用的。

  此外他又將兵部併入樞密院並改稱督軍府,這不是民國的官職,而是監督提領天下兵馬的軍方最高權力機構。只管全國軍事行動,不與文官集團有太多牽連。只文官負責後勤物資,還是中央鉗制地方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