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二四章 見趙佶

  雖然說的是拍馬屁的話,但王大官人是面不改色,一身正氣,說的也是鏗鏘有力,好像跟真事似的,他只是在闡述事實一般。

  “朕知你忠心。”趙佶一臉笑意的看著神情認真的王言,使勁的拍了拍他的肩膀,來了一句真壯實,似長輩的關切,而後問道:“第一次來汴京,可還適應?”

  “謝官家關心,就是沒有睡好。”說完,不待目露問詢之意的趙佶開口,他張嘴就是舔:“小臣見識淺薄,在陽穀縣之時,百姓已然十分富足,前日到了汴京,才知我大宋如何氣象。小臣也曾讀史,我大宋之繁華昌盛,歷朝歷代所不及,此皆官家之天功。功蓋三皇,德過武帝,實乃聖君,千古一帝非管家莫屬。”

  “好了,小小年紀,倒是怪會拍馬屁的。說朕是聖君,朕倒是也認了。可這千古一帝,朕還當不得。文治武功,朕還差的遠,幽雲十六州啊……”

  “小臣從來說的都是實話,而且還要糾正官家,小臣就是真拍,拍的那也是龍屁。以我大宋之強,收復幽雲十六州也是指日可待。”

  人生在世,哪有不好名利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比趙佶更想收復幽雲十六州。一旦功成,他的功績除了開國的趙匡胤之外,無人可比,這是巨大的誘惑,他忍不住。

  “你啊……”趙佶笑的非常暢快,伸手指了指王言:“走吧,在這太清樓呆了半天,外面正下著雪,陪朕到花園裡走走,說說話。”

  “官家且慢,小臣此行有一物獻上。”

  “哦?又有賺錢的新東西了?”見王言點頭,趙佶還是那樣溫和的笑意:“拿上來看看。”

  王言轉頭看向身邊的楊戩:“勞煩楊大官。”

  從頭到尾就通報了一聲,一直在看王言拍馬屁,正感慨其小小年紀功力之高呢,聽見王言的話,他轉回頭看著樓梯處立著的小太監:“去把王校尉帶來的箱子抬上來。”

  小太監應聲領命,下得樓去。未幾,兩個太監抬著那一口細長的木箱子上來,輕巧的落在地板上。

  王言對著搬運的太監道了謝,蹲下身打開箱子,只見其中是一匹絹布蒙著長方形的物什,還有一些開著口的木質長條,一看就是能拼接上的。他將東西都拿出來,在趙佶、楊戩兩人的注視下,手法嫻熟,速度飛快的開始拼裝。不一會兒,一個支撐的架子在手中成型。又將其放在地上,而後一把抄起那個長方形,用其上伸出來的兩根木條同方才拼好的底架拼接好。

  他站起身,晃了晃立起來的物什,確認牢靠不倒之後,轉頭看著趙佶:“官家,請看。”說著話,他一把扯下蒙著的絹布,讓趙佶細看。

  “鏡子?”

  站在後邊的趙佶疑問了一句,繞過楊戩上前,驚奇的站在鏡子面前,看著其中纖毫畢現的清晰模樣,他高興的站在大鏡子前轉圈的照著自己,還讓小太監給穿上了衣服,看著鏡中的自己,就是開心。

  這會兒銅鏡的清晰度其實也不錯的,打磨拋光之後,照著也很清楚。只是相比起玻璃鏡來說,銅鏡就不夠看了,不光清晰度一點,另一點也是銅的造假太高。畢竟銅就是錢的原材料,多大的鏡子,那就是多少錢。真要弄一面如此大的全身鏡,一般人哪裡用的起。

  而這個玻璃鏡其實也不稀奇,正處中世紀的歐洲已經有了玻璃鏡,只是宋朝沒有罷了。能用的起銅鏡的,必然買的起玻璃鏡。而以前可以買不起銅鏡的,那麼同樣也買不起玻璃鏡。儘管造價很便宜,但當然不可能便宜賣,總是要慢慢降下去才好。

  “好,好啊,此鏡比銅鏡更清晰,看著也更舒服。”趙佶不掩飾的稱讚,他對王言如此和藹耐心,正是這個原因,不斷出現的新事物,以及新事物帶來的海量錢財。

  而王言在他心中的地位,那也是相當高的,並不比蔡京、童貫等人差。他不是傻子,陽穀縣的情況他清清楚楚。那裡的改變,都是王言一己之力帶起來的。不似蔡京等人那般,弄的下邊烏煙瘴氣,而且搞得錢還更多,高下立判。

  現在眼見得又是一財源出現,他當然高興。

  王言從來知道,趙佶並不是沒腦子的,他是昏,但是還算有政治手腕。若不然,也不能做了那麼多年的皇帝。對於民生疾苦,他一定是知道的,只是當沒看見罷了。當然,他知道的是紙面上的疾苦,真正的疾苦他看不到。而他端王上位,從來錦衣玉食,老百姓多慘是想不到的,他知道慘,但不知道怎麼慘。當然,即使知道怎麼慘,也不會在他的眼中,這是誰都沒辦法的。

  他又拿出了一塊小的透明玻璃:“官家,主要賺錢的是這個。”

  “哦?”臭美的趙佶聞聲轉頭,接過他手中的東西,隨即又上手摸了一下面前的鏡子:“此二者為一物?此物何名?”

  “官家好眼力,正是一物,此乃玻璃,鏡子只是在這一塊玻璃的一面塗了特質的材料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