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四二四章 見趙佶


                 皇帝接見,當然要重視。所以經過日常的一番晨練運動,又在大木桶中舒服的泡了個澡,沒再穿之前的衣服,而是換了一身新的玄青厚衫,外面裹了做工精良的棕黑熊皮襖子,腳踩溫暖舒適的鹿皮靴,頭髮豎起成冠,還是一根碧玉青簪穿過,打扮的很是精神。

  今天清早便飄了雪,大官人在客棧的房間中,支起了紅泥小火爐,上面架著燒水的小陶壺,咕嘟咕嘟的冒著熱氣。弄一撮炒制的茶葉放進瓷碗,將熱水倒進去清洗茶上的灰塵,看著茶葉慢慢舒展開來,將水倒掉,又倒了熱水。

  現在喝的茶,並不是清水沖泡,而是添加許多東西,非常繁瑣的一個過程,文人雅士所愛,甚至還有鬥茶的遊戲。這種喝法,王言剛來時候喝過,後來就開始炒茶了。還弄出了現在沒有的蓋碗,以及其他茶葉相關的東西,這是其中的一個產業。

  不過習慣並不是一時能改,口味也不盡相同。他的茶葉推出市場,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引起極大震動,而是還在慢慢發酵。一部分人開始接觸,一部分人不認同,漸漸的,大宋文人關於茶的喝法形成了兩派,沒事兒就論一論,挺有意思的。

  大官人端起茶碗,輕抿一口,感受著茶的本味在口中綻放、碰撞,品味著清香。窗外蒙蒙雪中的天地,穿越千年原汁原味的古建築,天地一色,正是好景緻,大官人默默的看著,一時出了神……

  上午十點左右,兩個太監帶著抗轎的一起出現在客棧外,王言下樓見著門口的兩個的太監,拱手一禮:“王言見過二位貴人。”

  “王校尉快快請起,切莫折煞在下,受不得校尉的禮,更當不得校尉的貴人,咱們可都受著校尉的福呢。”領頭那太監快步上前拖著王言的手臂,笑道:“在下乃宮中殿頭,胡祥,官家差我等前來接校尉進宮。路上還要些時間,校尉且上轎。”

  看著前後的兩個轎伕,王言搖頭道:“坐轎就不必了,王言出身窮鄉僻壤,莫說皇宮,這汴京城都是第一次來,所以我就與二位閣長一同步行。煩請胡殿頭與我說道一二,也讓我漲漲見識。這二位抬轎的,就請幫我抬著要獻給官家的禮物吧。”

  胡祥點了點頭,沒有拒絕,雖然轎子是皇上批准的,但是不做就不做唄,也沒什麼不行。所以在看了要送的東西不是利器,不是食物,沒有危險,重新封箱後,王言戴上一頂牛皮的氈帽避雪,跟著倆太監一道進宮。

  這一路上,胡祥如數家珍的介紹著各個殿閣,說著用處之類的。王言一邊聽,一邊四處看著景色。雖然同各朝代相比,宋朝的皇宮很小,也沒有形成一片建築群,但到底是皇帝住所,大宋又不窮,比在大明時他接手的紫禁城好多了,只是小不少而已。

  因為正下著雪,整個給人的體驗是非常不錯的。遺憾的,就是不能站在高處,俯瞰整個皇宮,那應是另一不同的感覺。他是當旅遊景點了,看的挺好。

  雖說宋朝皇城不大,但那也是相對而言,幾人單憑腳走路,儘管倒騰的挺勤,那也用了大半個小時的時間才到了太清樓。由胡祥拿了氈帽,又幫著拍了熊皮大衣上的雪水之後,跟著早都在這裡的楊戩上樓,見到了因為雪天來了興致,正站在寬大的書桌前搞藝術的一代藝術家。

  穿著一襲紫色長袍,似道家樣式經過改良而成,非常好看。頭髮有些散亂的盤在頭上,靠一根白玉簪固定。眉厚、眼大、高鼻、薄唇,留著兩撇上翹的鬍子。身量差不多一米七左右,微胖,圓潤且白,因而顯的臉龐看著非常和藹。此模樣,年輕時候,定然也是帥氣瀟灑的。就是現在看著,用現代的話說,也當的帥大叔。

  這也正常,畢竟皇族中人不出意外,就沒有長相差的。即使第一代長的不行,但人家是皇帝,下一代也是皇帝。找的皇后,長相是最基本的一點,是絕對符合時代審美,任誰見了都說好看的那一種。一代代的下來,基因也就改良了,越往後越帥。

  童貫聲音適中的開口說話:“官家,王校尉來了。”

  沉迷藝術創作之中的趙佶聞聲抬頭,看到站在楊戩身後,因為套著熊皮,不如往常消瘦,而是顯著格外高壯的王言。

  “哈哈,子言,你終於來了。”

  “小臣王言,拜見官家。”說著話,王言躬身,端端正正的一禮。現在並沒有跪禮,見皇上也沒多啥,而且他本也是正七品的致果校尉,雖是武官,但怎麼也是官身,稱個臣當然沒問題。

  “起來吧。”趙佶笑呵呵的擺手,從案後走了出來,細細打量著王言,滿意的點頭:“好啊,果真是年少有為,這一年多以來,你幫了朕的大忙啊。”

  “小臣乃大宋子民,官家乃大宋君父,子民為君父分憂,乃是應當。小臣文不成、武不就,只於商賈、格物之道算有些小成,能為官家分憂,實乃小臣家族之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