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二一零章 迴歸

  而修建鐵路,勢必大鍊鋼鐵,廣募工人,提供的工作崗位在當今這麼一個技術相對落後的時代,那真真是海了去了。王言不是強徵,他給開工資,如此拉動內需,擴大市場,絕對是一本萬利。等鐵路建成通車,大大促進南北方的交流發展,那好處是毋庸置疑的。

  鐵礦這麼個東西,在王言的鐵甲戰艦之下,還缺那玩意兒嘛?而且他都幹到呂宋了,再往南邊走兩步不就是新大陸嘛,還是世界鐵礦資源排在前列的。實在不行,他也可以北上幹沙俄,那邊鐵礦儲量也夠用。正好現在邊境偶有衝突,沒事兒就幹,不如就直接幹把大的。

  事實上要不是人不夠用,王言擴張的步伐都不帶停的。

  整個華夏的人口已經統計出來了,共計一億三千七百餘萬。其中男人、孩子佔多數,女人、老人佔少數。而整體來說,南方人比北方人更多。想想也能理解,北方都造反去了,這十多年死老人了。

  相比起來,南北方的耕地面積是北方更多,但水資源則是南方更多,南方的人地矛盾要更為突出,人口密度要更大一些。這樣的情況當然是不行的,畢竟王言打下來那麼大片的土地,都沒有人呢,讓南方繼續這麼突出下去絕對是資源的極大浪費。所以王言直接強令,南方百姓遷居北上。雖然故土難離,但王言給的地,免的稅足夠抵掉那點兒憂思。

  事實上要不是技術條件不成熟,王言都想把後來的南水北調工程上馬……

  南方人口北上,對應的,西方偏僻地區,糧食產量低的地區人口東遷,這是王言之前就惦記的。畢竟他的地盤太大了,真的不差那些地。甚至王言已經安排人手,專司退耕還林事宜。

  對於人口增長,王言是相當看重的。還是瘋狂的執行之前的生育計劃,只要生出來,給地,給錢。同樣的,孩子上學全部都是義務教育,一分不用花,關鍵還管飯。

  在統一了南方之後,又收穫了一大批的老夫子,雖然相對於需要受教育的人來說仍然遠遠不夠,但相比之前已經好了太多。等到這第一批的孩子長成,到時候全面普及教育是一點兒問題都沒有的。

  至於他推行教育所付出的資源,那叫個事兒?手裡沒有了,撐不住了,搶就完了……再說他整體的產能一日更比一日強,國內外的耕地面積更是不斷的擴大,良種也在不斷優中選優的培育,產量絕對是一年強過一年。再算上草原上的牛羊,家養的豬、雞、鴨等等,也在不斷的增長,問題不是很大。以現有的資源來說,養活一億四千萬人口輕輕鬆鬆。

  還有關鍵的一個宗教問題,之前王言清土地的時候就已經拿捏了一下佛教,同時遣散了大批量的沒有度牒的和尚。至於道教,王言基本上沒怎麼動,人家問題小不少。他成立了宗教管理署,同原本一樣,想出家做和尚,或者做道士什麼的,必須得通過官方獲得度牒。而且佛道兩家,每年都是有指標的。

  王言基本上不怎麼理政事,他的內閣雖然難免政權奪利,但整體的大方向是沒毛病的。除了日常的龍游後宮,他基本上就幹兩件事兒,一個是指導一幫子大匠搞研發,另一個就是學習中醫。其他的一些事,暗衛都會偵察到,也不怕誰忽悠他倆,帝國還是在他的絕對掌控之中。

  華夏十年,人口統計一億六千八百餘萬。糧價已經降到了一個非常低的程度,主要城市常平倉囤積的糧食,加起來夠兩億人吃兩年。同時為了消耗多餘的糧食,釀酒產業高度發達,餵豬、雞、鴨等等基本上都是拿糧食配以草料調製而出的。十年時間,儘管王言做不到讓所有人頓頓吃肉,但隔一段時間吃頓肉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之前說的三條鐵路,除了東西向的那一條,兩條貫通南北的鐵路已經建成通車。拉貨、客運等等,往來南北,非常繁忙。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七年的時候,發了一場大水。儘管王言一直在幹疏河道、通水利的工作,但這種大災難王言確實是沒有辦法。畢竟就是到了四百年之後,大洪水還拿捏不了呢。

  而經過這十年,王言手下的軍隊已經達到了兩百萬,警衛司的警察已經達到了五十萬人。第一批跟著王言打天下的老兵,基本上都下來了。

  莫臥兒帝國的大哥,是被扶上去的傀儡,可以說已經事實上那下了整個莫臥兒帝國。同時南洋、倭島、呂宋等等,基本上都是類似的模式。主要還是人口的問題,不得不如此,若不然他直接佔了自己經營多好。

  當初遼東的第一批孩子已經長成投入到各行各業了,有的做了匠戶,有的從了軍,有的從了政,有的做了夫子,有的當了警察。

  從事其他行業的倒還好說,從政的是王言最關心的,畢竟對於之前的那些文官他已經忍了好久了。這幫孩子剛工作,都是在最底層,這是最重要的。王言規定,中樞大員,必須有基層經驗。

  要說家裡關係硬,安排個鐵飯碗當然可以,這種走關係行方便的事兒王言是管不過來的。不過這類人,幹到死也到不了高位。要是真有這樣的能上去,那就得從上殺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