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二零七章 入關

  他的佈置分兵五路,一路戰兵三萬,越過長城直達山西、河套平原、寧夏衛等地,算上他親掌的駐紮於前屯獨一路的五萬兵馬,共二十萬戰兵,全線南下,第一時間控制北方四省之地。

  海軍他沒動,因為他已經抽調了一部分戰兵回來了。若是調動戰船沿海登陸強襲,雖說確實是快一些,但對於他海外利益損害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多少有些得不償失。陸上他無敵,慢慢往南打就好了。

  他收到消息是在十月二十二日,當天王言至前屯。

  二十三日,休整好的兵馬直接兵至山海關,並毫無阻礙的進入關內到了孫承宗經略的永平府。

  山海衛,即後來的秦皇島城中,孫承宗正為大明亡國悲痛著呢,看到推門進來的王言毫不驚訝,甚至瞪了王言一眼。

  王言道:“老孫吶,你那是什麼眼神?我承認,大明亡國有我的原因。但即使沒有我,大明就不亡了嗎?更何況我拿這天下,總比外族好的多吧?”

  孫承宗當然知道大明救不了,但真沒了,他還是忍不住的難受:“恭喜了,也不枉你經營十多年,終是得償所願了。”

  王言笑道:“你怎麼想的?是跟我在幹幾年,還是就這麼養老了?”

  “我就算了吧……”孫承宗搖頭嘆息:“這天下是你們年輕人的,我這一把老骨頭都快入土了,我呀,就好好養著,爭取多活幾年,看著你這個頭號反賊到底有多大的能為。”

  王言懶的跟這快死的老頭子一般見識,道:“那你是跟著我這個反賊一起去京城呢,還是留在這裡?”

  “先帝信任,讓老夫駐守此地,就是為了防你南下。如今你無聲無息的到了老夫的書房中,老夫還有何顏面進京啊?”

  “得,隨你。此一別,你若是不去京城,咱們應該是見不到了……好好活著吧,看看我這個武夫、反賊是怎麼治世的。”

  說完,王言頭也不回的轉身擺了擺手:“走了……”

  他這有時間順道過來看看孫承宗的狀態夠不錯了,他的五萬戰兵可是停都沒停,幫著鎮壓了永平府不懂事兒的人之後,直接向進城進兵。

  孫承宗愣愣的坐在椅子上,看著外面的明媚的天空,久久無言……

  而在王言這裡出了永平府之後,其他長城沿線的部隊也紛紛得到了消息,越過長城南下。有被他們腐蝕的,就順利一些。沒被腐蝕的,堅守城門不放行的,那就直接架炮轟。都這會兒了,大明都沒了,還死命抵抗不服的,很明顯就是有想法要割據一方的危險分子,直接弄死了事。

  這過程中死難的普通人,王言就只能說聲抱歉了。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更何況這是逐鹿中原,問鼎天下的時候。所有擋在面前的,都得死。

  當然,王言的殺性肯定是沒有那麼大的。除第一波立威弄死的人之外,其餘人等都被下了武器,找個地方集中關押,以後充作幹活的苦役。留下千八百人的穩定城中秩序之後,大部隊直接按照既定的路線前進。

  等消息傳到京城中沒過幾天好日子,正窩裡斗的一幫農民軍那裡的時候,王言帶著的隊伍距離京城已經不足五百里了。

  大敵當前,內部糾紛先放下,幹倒王言才是首要。

  於是各路農民軍共計二十多萬人,沒有選擇守城,而是到了城外五十里的通州附近,要跟王言帶來的五萬戰兵打野戰……

  十一月三日,順利程度遠超王言預料,之前他覺得怎麼也要半個月的時間,但事實上連打仗拔城,帶休息趕路,到通州的時候,也不過才十一天而已。

  路上遇到的城也沒廢多大勁,基本上都是直接投降。王言可以保證,他雖然往這邊也有滲透,但絕對沒有收買這些文武官員,都是他們直接投降的。

  其實想想也正常,現在整個關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要說最能打的軍隊也就是永平府孫承宗的手下了。儘管之前為了鎮壓農民軍,但還是有不少人駐紮在那裡的,為的就是防備王言南下。現在王言帶著人打到了城下,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不是孫承宗戰死,就是孫承宗投降,那麼他們這些人抵抗也就沒什麼意思了。

  而且國不可一日無君,相比起那些農民軍來說,王言上位似乎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基本上有心人都知道王言那裡是個什麼發展水平,畢竟王言是不禁指他人打探的,隨便看。所以武將知道,王言手下的軍官戰兵大都是什麼待遇,以及他對手下人怎麼樣。文官知道,王言手下奇缺治理人才,那麼就是需要他們的。

  雖然王言地盤上教授的學問,以及那些進學的女童,多少的有些不尊聖人,不尊禮法。不過沒關係,等以後他們會教給這姓王的,教書育人、治理天下他們是最拿手的。這天下會是姓王的,也會是我們的,但終究是我們的……

  到了通州,看到對面嚴陣以待無邊無際的一大票人群,王言是真想採訪採訪他們,一直這麼勇的嗎?

  為了避免這些人輸不起,屠城搞破壞什麼的,王言讓人射了一封信過去,大意就是警告他們,不準放火燒紫禁城什麼的,一旦有這樣的動作,撥皮抽筋……

  隨後就是一面倒的戰鬥了,基本上就是屠殺。放幾輪炮,近距離放幾輪強,一萬騎兵衝幾個來回,結束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