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個哩嗝楞 作品

第二零四章 十年

  就這樣,關內打的熱火朝天,一團亂麻,不斷的有歷史名人湧現,關外卻是人間奇蹟般的飛速發展。

  人口是最重要的,王言一直在有計劃的引入,並且隨著資源增多,一年更比一年多。雖然有些不尊重自己,但不得不說的是,人口確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資源。如此之下,孩子是沒長城的以後的資源,成年人是現存的資源,歲數大的,幹不了活的,是沒用的資源。

  當然不管是四百年後過來的王言,還是古代的君主,都沒有不把老人當回事兒。只是現在天災人禍,時局動盪。歲數大的往往是最先死的,一是生存能力差,二是沒有強烈的求生意志,選擇把活的希望留給了兒孫。

  所以到了王言地盤也是這樣的,相對來說,他手下的老人數量真的太少太少了。多數都是男人,以及孩子,女人都要少一些。不得不說的一個現實就是,在大災大難面前,男人的生命力遠比女人頑強。

  也是如此,包括軍中,王言這裡有不少的光棍,或者帶著孩子的單身漢。為了人口,為了民族融合,王言搶來的一些蒙古、朝鮮以及少數的旗人婦女直接官配,不要都不行。

  他手下的戰兵那就更別說了,因為王言佔了遼東,原本就沒有幾個的窯子更是一個都不剩。再加上不清楚王言的規矩,短時間內根本就沒有人敢來他這試探。畢竟關內的權在這不好使,萬一沒整明白,整不好自己都沒了。

  所以這麼一票精力旺盛殺胚也挺難受,但王言能力有限,只解決了部分人的婚姻大事,讓他們使勁生孩子。剩下的那些人就只能苦一苦了,等以後再抓人回來。

  雖然沒有具體的數據統計,但現在大明人口一億多應該是有的。等這十多年的動盪過去,就是死兩千萬,也還是該有一億的。王言的目標很簡單,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人口達到五六個億。畢竟地盤打下來是要佔的,人不夠他打下來也白廢,早晚也會丟了,必須人口融合,扎住根。

  人口多了,戰兵、與預備役的數量自然也要跟上。

  自從拿下遼東,精簡了一番隊伍之後,王言就提高了軍隊的准入門檻,個人素質不夠的相當都當不上。就是這樣,每年應募的人那也是數不清。

  雖然軍中傷亡率高,但是待遇好。是整個領地所有工種之中,大匠、郎中大夫以外最高的人。

  別的都不說,高額的軍餉就是很多人嚮往的。而低端士兵頓頓肉味,中高端頓頓有肉更別提了,還有其他的什麼家人受到的優待等等。就是死了也沒有問題,高額的撫卹,對於父母妻兒的照顧那也是一等一的,權益絕對有保障。不論是當官的、還是什麼,只要敢欺負軍人家屬,查實之後那只有一個字,慘。

  相應的,軍人家屬欺負人同樣也很慘,查實之後會直接把那個兵降等,如果剛好是最底層的,直接開除軍籍。

  雖然有漏洞,但王言能做的最好就是如此了。保證軍人地位,及其家屬權益,同時又儘量避免了其家屬的囂張跋扈。這兩年還看不出來,但等到以後生活愈來愈好,矛盾肯定就出來了,那也只能是到時候在研究了。

  而自從拿下遼東開始,王言軍中兵馬即分三等,一等戰兵,二等軍戶,三等是之前那四萬人,逐級篩選向前升。挑戰制也保留了下來,畢竟軍中不打仗未免有些沒有激情。

  關於軍隊建制,王言只是簡單的改動了一下,明確了每個級別的最高兵馬數量就沒有再改動。一旗十人,小旗統領;十旗百人,百戶統領;十百戶千人,千戶統領;十千戶萬人,參將統領。在往上就沒有了,畢竟王言的兵馬一共就那麼多,以後再說就好。同時中間還有一些其他的崗位,類似於副職分管兵馬。以及一些榮譽功勳表彰什麼的,用以確定士兵的內部地位。

  大匠以及郎中大夫什麼的,王言沒有辦法,一個是隻能花錢找人買,一個是隻能派人走訪,願意來的就帶過來,不願意來的視其能力而定,好的就綁全家,不好的就算了。

  下一代的問題王言也有考慮,短期只能是由這些人自己找有天賦的工人,及其家傳子弟什麼的。長期則是等他的小娃娃們都長大了,接受過基礎教育,就會分方向的學習。這些人早就已經在王言的授意下,開始研究編篡基礎的入門教材了。

  最關心的造船事宜,王言手裡還是沒什麼可用的人才,能造出近海航行的都好不錯了。但想發達,就要航海,無論是做海貿也好,還是搶劫也好,總要走出去。

  正好現在關內挺亂的,王言直接派了親衛人馬同王明的暗衛配合,到江浙一帶流竄作案,屠了幾個家族,弄回來一票造海船的大匠。有了這些人的加入之後,速度一下子就上來了。本身人家就已經有了很成熟的技術,到了王言這裡直接生產製造就好。同時王言又讓這幫人研究鐵甲戰艦,進而同其他大匠配合,再研究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戰艦。

  等海船弄出來之後,之前專職水軍的戰兵也差不多訓好了。王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夏日裡,派三千戰兵,七千軍戶,以及一些匠戶、郎中、老農等等幹到了外興安嶺地區。就是為了執行以前的把皇太極關在籠子裡的戰略,同時打服當地人,讓他們幫著砍樹,挖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