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月下 作品

第 204 章 渣還是不渣





還有每歲船稅,這些錢每年應該定多少,還有維護各自河口的治安等事,都是細碎但又關係到諸人利益的事情。




很多鄉人都是客串了路霸,會收取部分過路費,並且將之視為收入的理所當然。




崔曜給他們講清楚了商路暢通的重要性,但這些人油鹽不進,紛紛不承認他們沒有在中途對商隊進行刁難。




到後來,崔曜便也不再強求,只是告訴他們,法不責眾,他也不會對所有的鄉村都處罰,而是會處罰在商路中做事最過份的縣城,讓整個襄陽的差役多分一部分去最差的兩個縣。




這話一出,眾人頓時色變,差役是比稅賦還要可怕的事情,不但要佔用許多勞力,還要自帶乾糧去幹活,真惹到郡守分派了整個襄陽的差役,怕是整個鄉里都要死上多半的人。




除了這幾條主要的修改,剩下的便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比如稅收的時間、每年允許多少男丁前去軍中,還有吏員的先取應該憑藉什麼等等。




除此之外,這些鄉老也提出許多十分有道理的建議。




比如各地鄉兵可以推舉出強壯的健兒來襄陽,經過考核後進入軍中,比如各地的稻種分派,還有希望他們的鄉里弄糧的好把式們,可以去農院學習一下雙季稻種的種植——他們願意自己出錢。




這些鄉老們或許固執、守舊,但他們絕大多數,卻還是念著故土鄉親,他們生於鄉里,長於田間,知道村人是什麼樣子,知道該怎麼說服村人,怎麼傳達上方的要求,怎麼達成任務。




他們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智慧,只要統治者放在他們身上的枷鎖鬆開那麼一點點,他們就知道該知道該如何找出更好的生存之道,不用指揮。




於是,很快,從一開始的混亂無序,他們也十分驚訝地發現,這是難得可以上達刺史的機會——對於他們這種最底層的鄉老來說,縣令大人,就已經他們能接觸到最高的父母官了,甚至平日,他們能見到的,都是催稅的差役,根本沒有見到縣衙的機會。




趁著這個機會,他們也紛紛把鄉中的難事痛點陳述而出。




有的長年為水患所擾,希望能開挖溝渠,但找不到時間,希望朝廷能免一季節稅賦,讓他們的有時間疏通水利。




有的希望再開一處驛站,有的想要購買水車,有的想要引入文教……




崔曜將他們需求紛紛記下,準備只要證實了,就讓人想辦法去解決。




……




“……看到了,討論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那麼,推行方案的阻力就會小很多。”蕭君澤躺在床榻上,賀歡給他捏著小腿,一邊豎著耳朵認真聽。




“管理天下,最終都要落到吏治之上,你不能指望所有人都是一心為民的聖人,”蕭君澤翻看著那些




記著各種要求的小本本,笑道,“光有懲罰是不夠的,還得有足夠好的提拔途徑,也不能讓人去做辦不到的事情。()”




弱肉強食,是人性使然,人都會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路,當有些政策會損害到他們時,他們必然會想辦法將這些損失轉移到更弱的承擔,?()?[()”蕭君澤摸了摸肚子,他這幾天食量大增,終於感覺自己好像肚子胖了一點,“你以後做事,都要多思多看,明白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