瓏韻 作品

第 38 章

公告出來後,門口的眾人就散了很多。他們紛紛結伴回去,打算一邊幹活,一邊商量著半個月後的職院招生。




雖然讓交錢上學讓人有點心疼,但之前一段時間他們接了西州府不少活幹,現在記在賬上的工錢還有不少呢。到時候取出來,剛好可以將學費補上。




最重要的是,學費是半年交一次,平日裡也沒有其他花銷,跟讀書可不一樣,以後也不需要花費錢財,買什麼昂貴的書本和筆墨紙硯。




百姓們對當匠人並不排斥,或者說還比較願意。




因為大雍建國之初,雖然也重農抑商且工匠的地位不高,但隨著經濟發展,越來越多的上層開始享樂,民間各種手藝人開始得到重用。




與此同時,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農戶們的地越來越少,生活也越來越差。




於是,在農戶們眼中,各類工匠的生活可比他們好多了。他們也想要學點手藝,多條出路,只是不得其門而入。




想要學手藝,首先得拜師。




而拜師學藝,不光要給師父孝敬財物,還得為師父白打工數年,且師父還藏著掖著,不願意盡數教會徒弟。




畢竟有句老話叫,教會徒弟,餓死師父。




雖然現在大家被允許開荒獲得田地,但家中人口多的,仍願意分出一兩個人去學門手藝。




多門手藝,多條路。




更別說,自從雲舒來了西州之後,一直在修建西州新城,招工告示從未揭下過,給的報酬也很豐厚。




甚至,新的告示也貼了出來。




只要從職院順利畢業,拿到畢業證的學子,可以立即安排進入西州府下設的機構工作,待遇從優。




這下子百姓們再沒有後顧之憂,花點錢將十多歲的毛孩子送過去學習,不僅能掌握多門手藝,還能直接安排後路,傻子才不去呢。




這麼大的孩子,在家幹農活,能幹出什麼來呀。




有了這般的想法後,百姓們恨不得現在就將人送到職院去。




百姓們是隻看到了眼前的利益。




花點錢學門手藝,就可以快速變現。




但蕭謹行聽完所有事後,卻提出了不同意見。




“西州本來糧食就不夠多,現在你又鼓勵人去學手藝,若是形成風潮,以後種地的農戶豈不是會越來越少?”




這一點雲舒也考慮過,畢竟是農耕時代,歷朝歷代都以農為本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即使在現代社會,出現了那麼多的工人,依舊還有大量農民的存在。




所以手藝人的出現,會使農戶有所減少,但只要平衡住兩者之間的關係,其實是可以同時發展的。




“農戶種地發展農業,工匠製造發展工業手工業,兩者其實是相輔相成的。農業為本,工業促進農業發展,手工業改善生活質量。”




雖然很多詞蕭謹行是第一次聽,但他還是沉思了片刻,最後還是抬頭問道:“你確定能夠平衡住兩者的




關係?”




雲舒聳聳肩(),不試試怎麼知道不行?




蕭謹行:……這也能試的嗎?




雲舒卻道:實踐出真知。




好一個‘實踐出真知’!




邊老已經與邊老夫人說完話?()?[(),這會兒雖眼眶還有些微紅,但已經恢復了精神,他一進門就聽到了雲舒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