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二千零七章 再請募兵

  當然是兩者的比例越小,老百姓負擔越輕;按照古代生產力估算,大概需要二十來個老百姓來養一個士兵,這樣的比例老百姓的才不至於揭竿而起。

  也就是說,募兵一個,衛所可以轉二十個軍戶為普通民戶,並轉相應的軍屯為民田,用他們的賦稅、雜役來養募兵,以減輕朝廷的財政壓力,同時也減輕普通老百姓的賦稅壓力。

  不是要取消衛所制度,而是衛所和募兵相結合,調整二者的比例和結構。

  朱平安越想越覺的這個想法值的研究。

  不過,明朝衛所制度規定,軍戶要想轉為民戶,必須要皇帝的特別恩賜才行。

  如何獲得皇帝的特別恩賜?

  在宣德年間,明朝頒佈了《軍政條例》,規定“故軍戶下,止有人一丁,充生員,起解兵部,奏請翰林院考試,如有成效,照例開豁軍伍。若無成效,仍發充軍。”

  朱平安可沒有將軍戶轉化為民戶的權力。

  於是,朱平安重新鋪了一張宣紙,將自己的想法詳細的寫在了宣紙上。

  “微臣惶恐,關於募兵不成熟之見,還請聖上恕罪”

  最後,朱平安在後面增加了一句話,臣請募兵八千,以剿滅浙江境內的倭寇。

  核對無誤後,朱平安抄寫在密摺上,密封好,交給了劉大槍,讓他帶人交到西苑。

  算算時間,劉牧等人也在回來的路上了。

  翌日,劉大槍他們剛出發,朱平安以浙江巡撫的名義出了一份公文,令劉大刀再度赴義烏募兵八千,不,是募集青壯,並令金華府上下配合。

  這八千人也不全是在義烏募兵,義烏縣相鄰的東陽縣、永康縣、武義縣都是募兵範圍。如果全在義烏募兵的話,募集這麼多人,對義烏的民生影響太大了。

  當然,這也不是朱平安先斬後奏。

  朱平安的這次名義上不是募兵,而是募集青壯,等到旨意下來後,再將他們轉為兵。

  只是提前把工作作在前面而已。

  嘉靖帝不一定會同意募兵與衛所相結合,調整比例,轉軍戶為民戶的建議,但一定會同意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