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九百零四章 神轉折(一)

  “平安才疏學淺,愧不敢當。”朱平安搖頭微笑,謙虛道。

  “詩詞小道爾,小朱大人莫要謙虛了。”王姓官員言語步步緊逼,不給朱平安推脫的機會。

  詩詞小道?

  你至於嘛,為了堵我後路,把宴席上躍躍欲試的大人們都給貶了一頓。

  朱平安不由笑了。

  果然,周圍幾個聽到王姓官員這一句話的人,不由黑了臉,不過他們幾個都是相熟了的,知道王姓官員這句話是為了激將、堵住朱平安的退路,聽到了也就當沒聽到了。

  王姓官員後知後覺自己說錯話了,忙向周圍人小聲解釋了兩句,然後在心裡給朱平安又重重的記上了一賬,把這一錯誤怪在了朱平安身上。

  可惡

  故意引我說錯話,我一定要在今日詩詞上壓朱平安一頭,好好出口氣不行。

  王姓官員默默的瞥了朱平安一眼,像一條眼鏡蛇一樣。

  額?

  怪我咯?!

  朱平安注意到王姓官員怨恨的眼神,一陣無語凝噎匯成一句話:我有一句媽賣批不知當講不當講。

  詩會確定,開始準備。

  本著奇文共賞之的原則,裕王府的下人將一個三米長兩米寬的屏風抬進了涼棚,放置在了宴席中央,屏風上覆蓋著雪白如脂的宣紙,屏風兩側擺了兩個桌子,桌上各放置了文房四寶。

  人們可以將自己的佳作,揮毫潑墨在屏風上的宣紙上,展之於眾,方便眾人欣賞。

  既能展示書法,又可展示佳作,一舉兩得。

  佈置完後,裕王又讓人去他的書房將嘉靖帝賞賜給他的兩塊歙硯取來,放在了面前的桌上。

  “俗話說寶劍贈英雄,孤幸得父皇御賜翕硯兩塊,以贈今日之佳作。”

  裕王朗聲說道,將御賜的兩塊歙硯當做了彩頭,賜予本場詩會最佳的兩篇大作。

  看到裕王桌前的兩塊翕硯,眾人眼睛都熱了,就跟將軍看到絕世寶劍一樣。

  一塊好的硯臺之於文人,作用絲毫不亞於絕世寶劍之於將軍。

  歙硯所用歙石產自婺源與歙縣交界的龍尾山下溪澗,又稱龍尾硯,龍尾溪的歙石都是經過5-10億年的地質變化才形成的,歙石花紋結構古樸突出,礦物粒度細,微粒石英分佈均勻,用這種歙石做成的翕硯,發墨益毫,滑不拒筆,澀不滯筆,蘸墨揮毫,下筆如有神助,受到歷代書法家的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