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才盡 作品

第三百章 鶴年堂


                 車轔轔,馬蕭蕭,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是此刻,朱平安對京城最直觀的感受,車馬往來不絕,春風拂面帶有絲絲涼意。

  張四維和王世貞作為導遊,要帶朱平安去宣武門外的崇福禪寺,也就是現代的法源寺,距離並不算太遠。出了宣武門,沿著大街一直往南走,並不需要太長時間就能到崇福禪寺。

  慣例嘛,科舉考完很多考生都喜歡去寺廟尋找下精神寄託,許個願燒個香什麼的。

  另外,此時正值杏花時節,崇福禪寺的杏花也是有名的美景。

  三人順著宣武門外的這條大街一直往南走,這條街人非常多,商販也多,很熱鬧。街上各種店鋪一應俱全,客棧會館雲集,商鋪茶樓林立,不過最多的還是菜攤菜店,雖是初春,但是各色蔬菜也開始在街上出售了。

  張四維和王世貞是稱職的導遊,一邊走一邊向朱平安介紹著沿途風土人情。

  “這是菜市街,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這是咱大明最大的蔬菜市場了,整個京城的大部分都來這買過菜。”張四維一邊走一邊跟朱平安介紹著這條街。

  哦,這就是菜市街啊。

  朱平安聞言點了點頭,原來這個就是後世非常有名的菜市口,在明朝這個菜市街還只是最大的蔬菜市場,到了清朝這個地就聲名大了振,使菜市口名聲大振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將殺人的刑場從明朝時的西四牌樓移至宣武門外的菜市口,每到冬至前夕對判為秋後問斬的囚犯執行死刑。

  不過,現在還只是最大的蔬菜市場。

  “到了這裡,有一個地方不得不看。”王世貞本來還在後面走著,走到一處地方,忽地精神了起來,一邊跟朱平安說,一邊領頭往一個方向走。

  就幾步遠,便到了一個叫“西鶴年堂”的藥店前。

  藥店氣派。規模也大,不過最吸引朱平安的還是藥店的牌匾,“鶴年堂”這三個字刻在牌匾上,其中“鶴”字筆劃獨多。與另外兩個字不對稱,但是三個字放在一起卻是佈局極好,看上去頗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