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佩德羅

唯一特殊的就是芯一級擠下了三臺yf100k,對回收控制系統要求更高,所以先造了一枚芯一級進行1000米低空懸停以及回收測試。

這與未來長征九號的回收發動機佈局和數目相同,相當於為以後做準備,同時增加技術庫的資料。

降落倒是一次成功,結果不知道為什麼落地十幾秒後突然起火,引燃了剩餘的燃料發生爆炸。

試驗只能算作失敗,初步調查結果是底部管線太擁擠被振裂,但長六箭體就這麼大所以要解決也有點麻煩。

何倘:心累~

哦,還有依然處於研發中的“筷子”回收技術,也就是夾持格柵舵回收,炸了兩枚長征六號改的驗證箭體,第三枚準備趕在年底前再試一次。

航天局因為經費的暴漲思路也發生了轉變,對於測試火箭的成功率看得比較寬容,反正長六造起來也不貴,炸就炸吧。

長征六號現在也有生產線了,今年的發射次數已經達到了七枚22次,1次陸上回收失敗箭體出現裂紋,1次海上回收失敗,其餘均取得原成功,而新遠一號系列今年的發射次數才16次。

後者承接的國外任務較多,幫沙漠那一片國家發射了不少小衛星,相反國內的大部分科學任務都被長六吃下了。

specax的獵鷹9號拔得頭籌,截止到目前承接了29次發射任務,很多歐洲國家都選擇了相比之下廉價且那啥正確的獵鷹9,同時iss還用獵鷹9發射了一次補給任務。

受沃爾夫條款限制,國內的商業發射任務只能侷限於亞洲這一塊,但也不少,暫時能接受。

不管怎麼說,長征六號以及在研改進型號依然是航天局最成功的可回收火箭系列,何倘的前途還是一片光明的。

一院的空間推進技術專家沈祚舟想活躍一下氣氛:

“剩下20天我們都暫停工作進行訓練和休息,不如找點事做?天問計劃應該會通過,火星大氣往返飛行器應該是給六院的吧?乾脆研究研究?”

航發委這幾天又在開小會,討論載人登陸火星的長期計劃任務,暫時被命名為天問系列計劃。

在中後期任務中,暫時的想法是由六院和四院承接在火星表面和火星近地軌道飛船之間往返的可重複使用大氣往返飛行器研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