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爬坑中 作品

第361章 新的嘗試

 大半年的時間,王玉娟已經花出去了20多億,這在華夏農業科技公司的投入史上都是開天闢地的頭一遭,也算是創造了華夏農業企業投資的一個新歷史。 

 至於袁旭兩口子,袁旭在買完馬爾代夫的薇拉島之後,大興土木,前前後後花了近10億方才整修完畢,而李鈺則是將福家慈善基金會的規模又擴大了一個量級。 

 這一家子感覺花了不少錢,但是實際上仔細一看,也就不到5億美金。 

 但是如果公司放開或者上市之後,引入了新的資方,他們的訴求,必定是利潤的最大化,袁氏集團也無法保證目前現有的運營和支出結構,會產生怎樣一系列的化學反應,誰都無法預料。 

 “開放三十年以來,我們國家的經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極大的提升。”李振喜開口,先是肯定了開放的正確性,“但是,經過二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最近這些年來,也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現象。” 

 “社會財富在極速的向小部分人手中集中,所謂的中產階層並沒有得到擴充,廣大的基層老百姓,目前的收入已經陷入增長乏力的狀態。” 

 “國家有意在不影響大局的前提下,試行國進民退的策略。” 

 說到這裡,李書記停了下來,給大家留下思考的時間。 

 社會財富的分配,一向是個幾乎無解的問題。 

 在傳統封建農業社會,這個問題基本上就是王朝更迭的最大的原因,到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先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國家,用高福利籠絡住了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通過調節中產階級的規模和數量,來保證底層社會的穩定性,讓他們能看到上升的通道,但是在數量上又不會很大。 

 我們國家一切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很多制度上都需要隨著時間和現實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 

 開放初期,為了刺激經濟活力,在很多領域都進行了國退民進的策略。 

 而作為社會財富再分配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國資的再壯大,顯然已經擺上了上面的日程上。 

 當然,這個進退怎麼操作,還是非常考驗大家的政治智慧的。 

 而現在,對於袁氏集團的要求,是否意味著是在進行一種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