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王不懂 作品

第七〇六章 平靜的交鋒

董良坐到了上首的1個蒲團上。暹羅這裡的人喜歡習席地而坐,這也是華族傳統的做法。

“元首,您能夠來暹羅,是我們暹羅人的榮幸。”

拉瑪4世並沒有說娶親的事情,因為董良這次主要是訪問,娶親只是順帶而為。

如果說董良是專門來娶親的,那麼於理不合。

天朝上國的皇帝納1位妃子,還沒有必要親自跑過去。

“暹羅國乃是華族南海藩屏,位置十分重要,這裡是對抗西洋勢力東侵的前線,本元首1直非常擔心這裡的安全。這次看到暹羅在國主的治理之下,政通人和、兵強馬壯,本元首甚為欣慰。”

暹羅人以前似乎從來沒有認識到這1點,但是現在聽董良這麼1說,還真是如此呢。

暹羅南邊是英國人的海峽殖民地,而且英國人1直指使當地的土邦向北蠶食。

比如他們就策動暹羅最南部以馬來人為主的北大年地區獨立成為北大年蘇丹國。

而暹羅畏懼大英帝國的武力根本就不敢派兵去收復。

這讓暹羅南部地區生活的馬來人蠢蠢欲動,都想著抱英國人的大腿。

他們大部分都是信奉伊斯蘭教,與信奉佛教的暹羅人天生不對付,脫離出去的願望非常強烈。

西邊的丹老、克欽地區也在英國人的殖民控制之下。

暹羅人的壓力確實非常大。

鄭明沒想到董良1開口就點中了暹羅的死穴。

他嘆息1聲說道:“我等小國被西夷欺負久已,現在有華族作為靠山,暹羅再也不用怕西洋人了,不過我們暹羅人向來熱情好客。這些洋人只要在暹羅守法經營,本王也不會趕他們走。要是他們想要在暹羅行緬甸之事,我暹羅人也絕不會手軟。”

董良表面上點頭,心裡卻在罵鄭明是個老狐狸。

他明顯還是不想與西洋人脫勾。

暹羅很早就開始與西洋人接觸,他們從洋人那裡學來了很多東西,讓暹羅在中南半島強大起來,擊敗了緬甸人對他們的統治,還將自己的國土擴張。

所以暹羅人還沒有準備採取1邊倒的政策。

“英國人狼子野心,國主可以看看他們在世界各地所做的事情,你們不要給他們貿易的表象給迷惑了。”董良道。

他將該說的話都說了,要是暹羅繼續這種騎牆政策,董良也不擔心,因為他還有手段。

“是是,小王明白。”鄭明點頭,心中卻在想,你華族對土地的貪婪也不比英國人弱啊。

“國主,我們華族與以往各朝不同,我們的成立是為了將東方族群的力量集合在1起,以對抗西洋勢力的入侵。”

董良又開始講述自己的東西對抗大戰略,以及華族的大民族方針。

這是他在對外的時候慣常使用的手段。許多扶桑人就是因為董良的這種思想,投靠到華族來效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