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南德龍 作品

第677章 即將消失的民間藝術

 七,打樹花

 打樹花,是用熔化的鐵水潑灑到古城牆上,迸濺形成萬朵火花,因猶如枝繁葉茂的樹冠而稱之為“樹花”,其壯觀程度不亞於燃放煙花。

 詩仙李白曾經描述打樹花:“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可見打樹花的壯觀,現在這門古老的藝術,已經被煙花爆竹所取代,正在面臨即將消失在人們眼前的困境。

 六,貝雕

 貝雕,是利用貝殼的天然紋理、形狀,經過磨雕而成的工藝品。

 貝雕文化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五千多年前,我國沿海地區的古人,就有貝雕的習俗。

 而今天,由於貝雕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培養一名貝雕工人,又需要很長時間,年輕人普遍對這門傳統手藝失去了興趣,貝雕這項工藝陷入低迷。

 五,泥塑

 泥塑,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

 陝省鳳翔彩繪泥塑,始於先秦西周時期,流傳民間三千年之久,是至今我國保留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泥塑類手工製品。

 然而,由於諸多原因,現代多數年輕人,對傳承泥塑藝術,缺乏興趣和熱情,泥塑藝術面臨失傳的危險。

 四,木偶戲

 木偶戲,又稱傀儡戲,是用木偶來表演故事的戲劇。

 我國木偶戲歷史悠久,普遍的觀點是:\"源於漢,興於唐\"。

 表演時,演員在幕後,一邊操縱木偶,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

 現代戲劇發展逐漸多樣化、時尚化,木偶戲這種表現形式單一的劇種,正逐漸被人們所遺忘。

 三,皮影戲

 皮影戲,又稱“影子戲”,是一種以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間戲劇。

 表演時,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一邊操縱影人,一邊唱曲調講故事,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絃樂,有濃厚的鄉土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