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允鋒 作品

第104章 中軍都督府右都督賜尚方寶劍總督御

 京城。

 朝陽門外。

 大明中軍都督府右都督,賜尚方寶劍,總督御營平西伯吳三桂懷抱尚方寶劍,帶著少年得志的自信,看著他前方混亂中的城門……

 突然襲擊啊!

 奉旨突然襲擊。

 話說崇禎想跑路又不是一天了。

 從上次楊豐大鬧京城後,他就一直在籌劃。

 而且盡人皆知。

 雖然他自以為搞的很隱秘。

 不但重用山東籍舊臣,提拔北直隸籍新人,時不時下個聖旨表達一下自己要與京城共存亡的決心,還嚴懲了一個真正忠心的御史,後者公然上奏勸他遷都,這必須重拳出擊,他還故意讓人散播消息,說是他嫂子堅決反對遷都,像他這樣事嫂如母的人當然要聽他嫂子的……

 他也怕北方籍大臣反對。

 緊接著城門內大批錦衣衛湧出,中間一個騎馬的太監。

 “一群廢物,被人欺負成那樣,還只能忍氣吞聲。”

 關鍵在北直隸士紳。

 而吳三桂攜帶尚方寶劍率領五千騎兵直接進京。

 他前面一名騎兵對著城門高喊。

 “平西伯,一路辛苦了!”

 “這個,大軍入城多有不便,陛下的口諭,先屯於南苑,那裡地方寬廣正好適合騎兵,陛下另有犒賞,都已經送過去,兄弟們過去正好趕上喝酒吃肉,另外每人賞銀二十兩,也已送過去,兄弟們過去一併領賞。”

 “老祖宗,這些兄弟。”

 將領高得捷笑著說道。

 “三桂見過老祖宗,三桂啟程之時家父特意囑咐,老祖宗乃是我吳家恩人,我吳家能有今日,全靠老祖宗提攜!”

 搞笑嗎?

 他們連稅都不想交。

 “肥羊也知道頂人,這些廢物連肥羊都不如。”

 “司禮監秉筆王承恩,就是他力勸陛下遷都,不過聽說他與那楊豐交往頗深,上次京城之變都是他出面與楊豐交涉,後來借楊豐的勢,逼著那些勳貴交銀子糧食,也是由他主持,京城勳貴對他可以說恨之入骨,不過因為怕楊豐再來,也都不敢動他。”

 他後面吳國貴,楊坤,高得捷等人也紛紛跪下。

 吳三桂微微一笑。

 他向著皇宮方向拱手說道。

 副將楊坤冷笑道。

 “就如那肥羊?”

 老王趕緊笑著扶起他。

 吳三桂卻毫不猶豫地跪倒……

 山東還好說。

 老王很快到了他前面,然後笑著下馬。

 畢竟那也是三十萬人。

 吳三桂看了看他後面的騎兵。

 所以想要保證南方向北方的輸血然後在這個飢餓的時代維持下去,就必須把皇帝按在京城,同樣知道這一點的崇禎,也很清楚他宣佈南下,會立刻遭到北直隸群臣反對,所以他必須搞突然襲擊。在濟爾哈朗攻陷前屯後,他就已經以增援為藉口,派吳襄前往寧遠,同時攜帶尚方寶劍,但這個尚方寶劍實際上是給吳三桂的。吳襄到達寧遠後,接替他兒子處理善後,也就是帶著寧遠的老弱婦孺,尤其是雜牌士兵,和黎玉田一起進山海關。

 洪武時候的情況就是這樣。

 現在的北方都快赤地千里了,北直隸還能維持下去,不就是靠著南方向北方的輸血,一旦皇帝跑路,別管什麼太子監國之類虛的,只要皇帝跑路南京那向北方的輸血立刻斷了。京城本來就是個邊疆要塞,只不過因為皇帝在,所以必須將帝國的財富向京城輸送而已,哪怕這種輸送成本巨大,但皇帝在,成本再大也得維持。單純以成本算南京是最合適的,因為那裡是幾乎所有方向上水路的匯聚,在沒有機器的時代維持成本是最低的。哪怕遠在數千裡外的**,物資裝上船也能順流直下到達南京,而北方几個省份的賦稅,則用來就近供應邊防體系。

 此刻這五千騎兵,正列陣在朝陽門外……

 旁邊親信吳國貴說道。

 吳三桂說著趕緊下馬。

 尤其是現在山東,北直隸都搞團練的情況下。

 那也就只能維持運輸艱難,耗費巨大的運河漕運。

 他以一個正常武將見到這種級別太監的正常反應,堆起滿臉真誠的笑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