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夫長 作品

第128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

 若成功推行量地計丁,既大幅改變朝廷拮据的財政,又廢除沉重徭役,緩和危及江山社稷根基的矛盾。 

 往常強勢推行量地計丁,他在朝堂提出來,肯定遭遇百官死諫,讓計劃胎死腹中。 

 縱然誅殺一批抗議者,依然難以改變官紳抗議的結局。 

 今日,提出給百官增加俸祿施行,又同時提出施行官紳一體納糧,攤丁入畝。 

 無非是魯迅先生說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 

 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需要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但如果你說要拆掉屋頂,他們就願意開窗了。 

 百官議論許久,吏部尚書李國普硬著頭皮站出來。 

 他身為吏部尚書,總管天下吏治,治吏,為百官增加俸祿涉及量地計丁,官紳一體納糧,明知山有虎,還要偏向虎山行。 

 即使得罪人,也不說話不行。 

 “陛下,臣支持改善百官俸祿,支持公廨本錢,然而,自古來讀書人不納稅,不服徭役,陛下冒天下之大不韙向百官徵稅,向讀書人徵稅,等同於宣戰,恐引起天下動盪。” 

 歷朝皇家善待官吏,不納稅,不服兵役,給予各種特權,皇帝都向大族推行十稅一,還計劃廢除官紳特權。 

 冒然實施,百官必然血諫,死諫,導致君臣離心離德,即使朝廷強行推廣,也怕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地方官吏,鄉紳,商賈,故意偷奸耍滑,使得政策難以實施。 

 李國普表態,百官望向劉鴻訓,劉鴻訓乃皇帝親封的侯爵,地位崇高,簡在帝心,孰料孫承宗老神在在,豎耳聆聽百官議論。 

 察覺到百官目光聚於己身,劉鴻訓沒有退縮,他清楚皇帝的性格,既然說做肯定要做,八匹馬怕都拉不回來,邁步出列說:“陛下,朝廷財政拮据,而遼東戰事,西南戰事,連同救濟,與九邊軍餉,全是耗費錢糧的吞金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