佰夫長 作品

第128章 羊毛出在羊身上

 冒然反對增加俸祿,設年終獎,無疑是同大明官與吏作對。 

 這招忒狠,忒陰險。 

 頃刻,安靜的朝堂內變得亂哄哄的。 

 百官交頭接耳,議論紛紛,甚至有官吏計劃血諫,死諫。 

 朱由校坐於龍椅品茶,瞧著百官面紅耳赤爭論,他想給百官增加俸祿,同時更想向百官,鄉紳徵稅。 

 大明,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明中期後,鄉紳勢力逐漸掌控地方,朝中百官多出身名門望族,又掌控地方輿論。 

 饒是洪武帝在位把朝廷貪官汙吏殺個對穿,頂住朝廷缺人的壓力讓帝國運轉。 

 後代歷任陛下沒有這魄力,這能耐,導致官紳勾結越來越嚴重。 

 今鄉紳勢力成為大明基本盤,把持著朝野話語權。 

 朝廷做事,鄉紳拒不配合,朝廷的各種政令難以落實。 

 單靠誅殺官吏,難以改變朝廷困境,人家為維護家族利益而反對陛下,還能落得個直言進諫的美名。 

 昨晚,閱覽田爾耕呈上的供詞,河北,山東,北直隸百官貪汙之大,官紳勾結之深,土地兼併之多,簡直觸目驚心。 

 官紳沆瀣一氣,狼狽為奸,壓根不想朝廷納稅。 

 這群官紳平常生活紙醉金迷,卻無視百姓疾苦,依然中飽私囊各種賑濟糧,坐視百姓忍飢挨餓,上演易子而食的悲劇。 

 他欲施行官紳一體納糧徵稅,奈何推廣難度奇大。 

 雍正朝,田文鏡在河南推行,引起河南學子罷考,乾隆登基趕緊廢除弊政。 

 此後,雍正形象各種被抹黑,什麼篡改遺詔非法繼位,什麼蓄養血滴子暗中謀害政敵,什麼火燒少林寺殺害抗清義士,還編成戲曲到處傳唱。 

 大明的問題在於徭役而非賦稅。,故而,推廣量地計丁比官紳一體納糧更有效。 

 昔年,張居正改革時,已經進入量地計丁,丁隨糧起階段,可惜壯志未酬身先死。 

 天啟朝,涉及制定丁隨糧起制度,結果天啟駕崩。 

 量地計丁,丁隨糧起的好處不是廢除人頭稅,而是廢除普遍化的徭役制度及其變形的丁銀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