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一條小鹹魚 作品

第310章 桿秤和日晷

 桿秤利用槓桿原理,通過調節秤砣的位置來測量物體的重量。 

 在桿秤中,秤桿相當於槓桿,支點位於秤桿的一端。秤砣的位置可以移動,用於調節力臂的大小,從而達到一種平衡。 

 當把物體放在秤盤上時,它對秤桿產生一個向下的力,這個力就是阻力。 

 秤砣通過懸掛繩對秤桿施加一個向上的力,這個力就是動力。 

 平時用的時候,可以通過移動秤砣的位置,可以改變動力臂和阻力臂的比例,從而實現對不同重量物體的測量。 

 張偉讓匠人把一根質地堅硬的木頭進行處理,通過刨圓讓它變成一根粗細均勻,並且圓滑的的木杆。 

 隨後匠人們按照要求,把木稈在篝火上方緩慢烤乾,這一步是為了除去木稈中的少量水分。 

 做完這些後,就把秤稈一側用青銅包起來,那個青銅包皮有一個對稱的空洞。 

 用青銅釘在空洞間給木稈打孔,然後用一個銅環從中間穿過,在銅環下方還連接一個銅鉤子,這個銅鉤子以後是用它鉤物品的。 

 用同樣的方式,在臨近這個銅皮的位置,再度用銅皮包好,再進行對稱打眼。 

 在中間再掛一個銅環,然後再上面穿上粗麻繩,這個設計是為了後期用手提起秤稈和和貨物的。 

 再用青銅砝碼製作成帶孔的秤砣,然後用粗麻繩穿起來,掛在秤稈上。 

 做完這些後,再把木杆用麻繩蘸上碳墨水,在秤桿上彈出幾條縱向等分墨線。 

 然後將秤懸提,鉤子上依次放上不同重量的砝碼,在秤桿上測定其距離,畫上相應的重量刻度,並用雕刻上痕跡。 

 最後把秤桿進一步打磨光滑,用桐油塗抹在其表面,這樣一個桿秤就做好了。 

 等到做好後,張偉拿著部落第一個稱重的稈秤,試了試效果非常不錯。 

 眾人圍著部落第一個桿秤,上下打量了起來,嘴裡還不時發出驚歎聲。 

 張偉見用於測量的直尺和用於稱重的桿秤已經制作好了,於是就低頭沉思起來,心裡想著接下來還需要製作什麼東西。 

 張偉交代了匠人要按照自己指導的標準,再製作一些桿秤,隨後就自顧自的走出了工匠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