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喜 作品

第314章 趕滑峭子

 這時候河裡資源豐富,魚類種類繁多,要不怎麼說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鐵鍋裡! 

 王來喜老爺子那在外屯的人來看,他是十里八莊有名的跑山把頭,可只有自己屯子裡的鄉親們才知道,這老頭是出了名的愛下河,甭管是釣魚下網溜鬚子,那是樣樣精通。 

 這次張初一來拜會王來喜自然沒空著手,還專門帶上了顏紅軍。 

 這小子的心早就飛到了長白山,張初一得時刻盯著他,觀察段時間再說。 

 所以哥倆跟王來喜嘮完嗑,老頭自從兒子沒了以後,家裡也斷了跑山的香火,瞅見拿著大包小包禮品的張初一和顏紅軍,老頭樂開了懷,一高興決定玩票大的。 

 上屯裡鄰居家借刺網去了。 

 “三爺爺,你這又要下河去啊?” 

 王來喜借漁網這戶人家有個十五六歲的小子,小名叫胖墩兒,長的虎頭虎腦,為啥叫胖墩,可不是因為這小子胖。 

 這個年代哪有胖子,除非上城裡,那傢伙比熊貓都少見。 

 胖墩是因為腦袋大,跟雷大頭似的,可惜屯子裡已經有人叫大頭了,這才起名叫胖墩。 

 “嗯啊,下河摸魚去,胖墩啊,你去不?去了晚上給我們挎袋子去。” 

 “成啊,帶上俺!” 

 晚上捕魚是兩個人扎網,一個人挎袋子,另外一個人呢拿著咕咚爬。 

 咕咚爬就是擱山上挑那個手臂寬的木頭,拉成十來公分寬的一個樹墩兒。 

 擱斧子當腰劈成兩半兒,用鑿子擱當腰鑿一個四方的眼兒。 

 用山上的水曲柳杆子砍這麼一個兩三米長的杆兒往眼兒裡一卡,用木楔子卡死。 

 之後再擱水裡一泡就結實了,這腦袋大往水裡一懟啊,咕咚咕咚的聲音,所以老一輩兒管它叫咕咚爬。 

 主要目的就是驚擾水裡的魚群,讓它們往漁網方向遊。 

 頭以前都是扔石頭,後來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創造發明了這個省力的好玩意兒。 

 王來喜從家裡取了大手電把子,正想跟別人家借呢。 

 張初一從背後的筐裡掏出來一個,這玩意空間裡備了好幾把,三個大電池一節,走夜路必備。 

 這玩意兒用本山大叔的話,那個年代是家庭條件好的人家唯一的家用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