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喜 作品

第314章 趕滑峭子

 “初一,你來的正好,今個跟大爺去網魚去,你要把這玩意兒學透了,保管你夏天頓頓有葷腥兒!” 

 王來喜點上一顆煙,現在金盆洗手的他也就夏天回屯子裡住一住,到了下雪天冷了就跟小子到山下面去了。 

 當初跟著劉營伍公社的劉勝男圍捕嘯天,自己兒子死在了野狼溝,這另一個小子還真讓劉勝男安排到了林場,成了人人羨慕的鐵飯碗正式工。 

 所以老頭得知自己的老夥計張春福走了以後,感嘆命運不公的同時,也下定決心教教老弟兄的寶貝徒弟。 

 俗話說得好,技多不壓身! 

 “您不是不跑山了麼,咋還會下網捕魚啊?” 

 張初一瞅見王來喜從偏房拿出來幾套水叉子,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嘿嘿,咱不跑山了,總得尋思點別的營生吧? 

 老話說得好:上山白跑腿,下河腥腥嘴。 

 跑山這行當並不是好乾的,有時候你要是運氣差,山上的大雪要不好使,十有八九是空手而歸。 

 跑山的要是擱山上大玩意兒整不著,回家路上能捎帶弄個兔子、灰狗野雞跳貓子沙半雞,那運氣都算嘎嘎地了! 

 但是下河不一樣,跑山是有和沒有的問題,下河呢是多多少少的問題,多呢能整個二三十斤甚至七八十斤,要是少呢十斤八斤的。 

 最少也得整個三四五斤,絕對不會空手而歸,要不咋能叫腥腥嘴呢。” 

 張初一聽完才明白,這下河跟四哥他們在江套子捕魚可不一樣,王來喜老爺子說的下河是專門搞山裡河岔子裡的魚鮮。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老祖宗留下的話自然有他的道理。 

 現在這個時節老百姓的旱田苞米苗子都出完了,有點閒工夫農村正是晾魚乾的好時候。 

 甭管這十里八屯,哪個屯鋪裡都有願意跑山和願意下河的。 

 周圍的河岔子裡頭,甭管是大細鱗魚還是山鯰魚那是有的是。 

 甭管是滑哨子甩毛鉤,下掛子用旋網,抬網下鬚子,那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因為河裡魚多啊,大細鱗幾斤的都有,山鯰魚大的有七八斤的,剩下的就是槐頭子、板蟶子、馬頭柳根兒花泥鰍還有大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