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喜 作品

第33章 進山搜捕

 北風那個吹,雪花那個飄。 

 獵狼小隊五組人馬猶如手掌上五個手指頭一般朝五個方向地毯式搜索。 

 劉勝男不愧是領導,沿著中間直線最省力,第一天的集合地改在了被狼群搞死人的一個窩棚點,位於太平山山腹。 

 路線是劉營伍公社河北張屯子,民兵隊長陳林設計的,參考屯子裡每年組織的兩次進山圍獵的路線。 

 圍獵就是所有的獵人,民兵集合在一起,進山驅趕野牲口,又能保護莊稼地,又能解決改善生活。 

 這是很早以前,留下來的傳統。 

 一般快要秋收的時候,會組織一次,快過年的時候組織一次。 

 秋收的那一次,是為了驅趕野牲口,避免他們下山來禍禍莊稼,鄉親們忙碌了一年就指著秋收這點糧食。 

 而過年前組織圍獵,是為了讓全屯子的人,過個好年。 

 當然也是為了消耗一下屯子裡年輕人過盛的精力,打下的野生口都給大家發了福利。 

 這次劉勝男組織的打狼行動,就是陳林給出的主意,發現狼群更好,就算發現不了,附近林場的好獵手們都在一起,肯定不能空手而歸。 

 能解決新來的領導工作上的困難,又是自己對口專業,陳林可以說是絞盡腦汁,投其所好。 

 其他小隊不說,但是劉勝男這一隊,走的路線最為平坦舒服,除了劉勝男和陳林,剩下的三個人都是河北張屯子的打獵好手,從民兵隊借來了武器裝備,五個人標配五六半,牽著八條獵犬,劉勝男自己則帶了一把勃朗寧,可謂是武裝到了牙齒。 

 這年頭槍只要有點關係還是很好搞的,但手槍比較難搞,攜帶方便更是身份的象徵,劉勝男這種二代自然不缺門路。 

 一行人外面穿著皮襖子,裡面穿的林場的工作服。林場可是好單位,每年都會發好幾身衣服,春秋裝、夏裝、冬裝。 

 用的勞動布做的衣服質量好,耐髒耐磨,一身衣服能穿十多年。 

 “書記,前面就是小孤山了,那三個窩棚成品字型相距七八里地,來前兒我已經跟其他隊伍打了招呼,咱們在最外圍的窩棚集合,晚上正好在這紮營。” 

 “嗯嗯,小陳啊,你腦子活泛,進了林子我這門外漢也得聽你指揮,是時候給你肩上加加擔子了!” 

 劉勝男喘著粗氣,一手扶著棵楊樹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 

 這話說的陳林內心一喜,鞍前馬後費盡力氣不就是為了這句話麼,民兵隊長幹了六七年了,東伐的時候去林場幫忙打零工的時候看到人家正式工,都用鼻孔看人。 

 一水的勞動布,食堂更是天天有油水,最重要的是這崗位家裡孩子可是能頂崗的。 

 自己這民兵隊長除了名頭好聽,有點小恩小惠以外,比人家林場的正式工可差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