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238章 民族英雄錄第二部(十一)

 遂揮軍奮進,陷入重圍苦戰,終日無援絕食而死。

 由於楊業老於邊事,洞曉敵情,在宋軍高粱河之戰敗北班師之後,趙光義便任命楊業為代州刺史。

 繼續負責河東邊境對遼國的防務,而當時總督河東軍務的三軍主帥是宋朝開國名將潘美。

 在歷史上導致楊業死亡的罪魁其實是王侁,更深挖一些應該說是宋太宗定立的監軍制度,至於潘美其實也是監軍制度的受害者。

 在民間北宋初年楊家將抗遼保國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而楊門女將的傳奇人生比如十二寡婦破陣穆桂英掛帥佘太君點將等等將一群有血有肉的巾幗英雄展現給世人

 除開演義的成分,楊門女將的故事只是明代文人給讀者釀造的一碗心靈雞湯。

 明代中期以後“土木之變”及“倭寇”入侵,明王朝內部奸臣當政,在這種歷史背景下通俗小說應時而生。

 通過對宋人們希望能在想象中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武力崛起,其目的是弘揚先輩們前仆後繼,忠心報國的偉大精神。

 歷史演義中的佘太君本名佘賽花,出生於武將世家青年時候就成為一名性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的女將。

 她喜習兵法,頗通將略,曾協助父兄練兵把關,已具備巾幗英雄的氣度。

 佘楊兩家結親後,佘太君隨夫楊業侍北漢居住在太原北漢。

 楊業邊關打仗,她就在府內組織男女僕人,丫環習武。僕人的武技和忠勇之氣個個都不亞於邊關的士兵。

 楊業歸宋後,舉家遷至開封府。楊業七年抗遼,威震雁門。

 歷史上真實的佘太君並不姓佘,其父為折德扆。

 折賽花即是歷史上的佘太君折賽花即是歷史上的佘太君。

 佘姓是後來說書人以訛傳訛,用了同音字所致。折德扆一家世代從軍。

 晉漢以來世代為將,身居西北要衝,是穩定西北的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

 折家祖孫數代東抗契丹西御西夏,號稱折家軍。

 宋史【大宋.折德扆傳】折德扆歸宋後,為馬步軍都校。曾多次沙場征戰,破河東沙谷砦,斬首五百級。敗太原軍於城下,擒其將楊璘。

 折德扆於乾德二年不幸病逝,年四十八,贈侍中。

 現在戲劇上的楊門女將就是在此基礎上,經過藝術加工創造出來的。

 令人遺憾的雲中折家世代為將,鎮守西北邊陲近三百年,功勳遠超楊家將。

 當時名滿天下,如今卻默默無聞。由折楊兩家的經歷看來,演義的傳播力遠超真實的歷史。

 宋朝以文抑武,宋太宗趙光義又奇葩,建立監軍制度,加上所謂的士大夫共治,漢人血性被消磨殆盡。

 這才是宋朝被後世罵成弱宋,宋主無能且昏庸,文化思想上出現程朱理學,徹底讓讀書人失去該有的血性。

 宋朝亡國原因很多,但今日不宜展開詳細說。”

 天幕講到這,不再談什麼。天幕關閉,萬界之中古人們陷入迷茫,尤其是宋人。

 他們徹底傻眼,一時不知如何反駁。

 而宋室帝王想連線武珊珊,卻不知連線後會被罵出翔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