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235章 民族英雄錄第二部(八)

 武珊珊之言,如同炸雷一般,唐太宗懵逼了。

 “哈哈哈,李老二,傻了吧?天可汗?真是個笑話,唯我大明無漢之和親,唐之兄弟之盟,無宋之歲幣,李老二!你牛啊,這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笑死朕了。”明成祖朱棣早就不爽了,這回逮住機會便懟。

 好吧,明成祖朱棣的發言把漢,唐,宋三朝皇帝全得罪了。

 漢武帝劉徹:“朱老四!幾個意思?無漢之和親?要不練練?”

 唐太宗李世民還在懵逼中,唐高宗和武則天只能潛水,怕朱棣說一些秘辛,那可丟臉到萬界了。

 宋太祖趙匡胤則是氣得臉色鐵青,拳頭握緊,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而一直沒出聲,吃瓜看戲的祖龍秦始皇贏政怒道:“廢物,用女人換來平安,恥辱!”

 祖龍發聲,萬界帝王全蔫吧了,沒人敢反駁秦始皇。這就是千古一帝的霸氣!

 武珊珊可不會因為連線回答問題把正事給忘了,下一位也牛叉。

 雙系統切斷連線,提示下一位盤點人物登場。

 天幕:“第三十三位閃亮登場,大唐李光弼!

 李光弼,唐朝景龍二年,生於遼東一個契丹族家族,這個家族世代效忠大唐。

 父親李楷洛更病故在抗擊吐蕃前線,忠烈家風薰陶長大的李光弼武藝精,性子卻沉穩。

 還有個特殊愛好酷愛讀《漢書》,以他自己話說每逢想念父親就去翻《漢書》。

 讀到書中忠良,彷彿父親就在眼前。一生忠義信仰,就是這般字字句句讀到心頭紮根。

 李光弼,營州柳城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傑出的軍事將領,左羽林大將軍李楷洛第四子。

 李光弼的父親李楷洛原為契丹酋長,武周時自契丹來降,累官朔方節度副使,封薊國公。

 李光弼自幼為人沉穩,嚴毅,擅長騎射,喜讀《漢書》。

 治軍極嚴兼有謀略,他少年即入軍旅,任左衛親府左郎將。

 在為父守喪時,他嚴遵禮法。至天寶初年,李光弼升遷至左清道率兼安北都護府朔方都虞候

 天寶五載,朔方節度使王忠嗣調任河西隴右節度使,補李光弼為兵馬使並充任赤水軍使。

 王忠嗣非常器重他,即使是宿將所受的禮遇也不能與他相比。

 當時的李光弼已在邊鎮聲名鵲起,稱為名將。王忠嗣曾說:“光弼必居我位。”

 後因擊敗吐蕃,吐谷渾的功勞進號“雲麾將軍”。更成了出名老實人,多年來認認真真打仗,從不主動攀高枝,吃苦受累也不少。

 其主要戰績有:天寶十四年,率兵參與平定安史之亂。

 先後收復常山,九門,趙郡等地。五月與朔方節度使郭子儀會師常山,乘敵疲憊出擊,大敗史思明部於嘉山,進圍博陵,軍威大振。

 使河北十餘郡皆殺叛吏歸唐,至德二年二月,蔡希德等率眾十萬進攻北都太原。

 李光弼所部不滿萬人,先在城外鑿壕又以挖出的土作坯數十萬,加固城壘。

 當敵攻城時,用發石機發巨石猛擊並暗掘地道陷敵,不斷襲擊叛軍,使之不敢接近。

 史思明北返,李光弼乘隙出擊,大敗蔡希德。殲敵七萬,既守住了太原又保證了唐軍左翼的安全。

 乾元二年,代郭子儀為朔方節度使,天下兵馬副元帥,與郭子儀等圍攻安慶緒。

 因兵力懸殊乃棄洛陽守河陽,威脅叛軍側翼,使其不敢西進。

 隨後伺機作戰,挫敗了叛軍,對河陽三城的進攻。

 上元二年,出鎮臨淮統河南諸道兵,反攻叛軍。

 配合僕固懷恩等收復洛陽,為安史之亂的最終平定奠定基礎,後又派兵至浙東鎮壓袁晁起義。

 《舊唐書李光弼傳》認為即使是孫武吳起、白起等比起李光弼或有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