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笫231章民族英雄錄第二部(四)

 斬五千人,活捉千人。獲得戰馬千餘匹,衣資器甲數以萬計,高仙芝欲乘勝深入小勃律內地,監軍邊令誠畏懼而不肯行。

 仙芝只好留下老弱兵二千人,讓邊令誠領著守城。

 自己率兵繼續深入,高仙芝率軍南行三日,將至坦駒嶺,山嶺險峻,多懸崖峭壁。嶺長四十里,下嶺即阿弩越城。

 他料到兵士懼怕險阻,不敢下嶺。即暗中先派出二十名騎兵穿阿弩越城著胡服,假稱阿弩越城人前來迎接,以消除兵士的懼怕心理。

 果然,此計甚妙,兵士下嶺,高仙芝則快速領兵進攻阿駑越城,城破。

 小勃律津與吐蕃公主逃入山洞,後擒之,遂其國滅。九月高仙芝押著小勃律國王及吐蕃公主經赤佛堂路回到連雲堡與邊令誠會師後班師回安西。

 自平定了小勃律國之後,拂菻,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服。

 高仙芝是唐朝中期名將,他是高句麗人。為保護大唐西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幾次遠征將自己的名聲和大唐的威名遠播中亞。

 高仙芝第二次遠征發生在天寶八年十月初五,吐火羅葉護失裡怛伽羅上表請求唐朝出兵,高仙芝奉命出軍,從安西到竭師國的距離還要遠於小勃律。

 在此之前,也就是天寶六年八月,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後打通了唐朝與中亞諸國的聯絡通道,使得唐朝重新獲得了對中亞地區的控制權。

 此舉極大地打擊了另一個勁敵吐蕃擴張的野心,高仙芝此舉令吐蕃很是不甘。

 於是,便指使位於印度北部的羯師國去進攻小勃律,切斷了小勃律的運輸通道。

 唐玄宗李隆基知道後,大為生氣。決定給羯師國一點顏色看看,便把平定羯師國的任務交給了高仙芝。

 由於有了第一次遠征的經驗,高仙芝這次準備更加充分,加上形勢對唐軍有利。唐軍的行軍雖然艱苦但卻很順利。

 高仙芝率兵出征,不費吹灰之力便擊敗了羯師國,俘虜其國王勃特沒。

 二月,高仙芝擊敗了竭師國的軍隊後,立其兄素迦為新國王。

 三月十二日,唐廷冊立勃特沒的哥哥素迦為朅師王。

 至此,將羯師國徹底置於了大唐的控制之下。

 經過這兩次的征戰,使唐朝在對吐蕃的戰爭中取得了全面勝利。

 唐朝也發展到了其頂峰,同時高仙芝也為自己贏得了極大的聲譽,被吐蕃和大食譽為“山地之王”。

 高仙芝第三次遠征不再是南下而是西進,天寶九年年底,高仙芝發兵征討石國都城拓折城,回師途中又順手滅了突厥施。

 公元六到八世紀,歐亞大陸上有三個大帝國正處於興盛期。

 分別是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和唐帝國。

 對於怛邏斯之戰爆發的原因學界有所爭議:

 1認為唐朝和大食間的戰爭是歷史的必然,而高仙芝誘殺石國國王則成為兩國軍事衝突的導火索。

 怛邏斯戰役的發生是大食帝國侵略政策的繼續,怛邏斯之戰雖然是邊將個人素質不高引發的一個偶然事件,但也是唐朝和大食兩大勢力在中亞角逐的必然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