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225章 那些被抹黑的人(二)

 當時宦官黃皓專權,大臣都曲意附從,陳壽因為不肯屈從黃皓,所以屢遭遣黜。

 蜀漢滅亡後,沉滯者累年。後受張華薦舉在西晉歷任著作郎,長廣太守,治書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職。

 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太康元年晉滅吳結束了分裂局面後,陳壽歷經十年的艱辛終於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此書脫稿後,頗受稱讚,時人謂其善敘史,有良史之才。

 三國志完整地記敘了自漢末至晉初近百年間中國由分裂走向統一的歷史全貌。

 與巜漢書》,《史記》,《後漢書》並稱“前四史”,陳壽的著作還有益部耆舊傳古國志今已佚失。病逝,享年六十五歲。

 三國志中評價孫權:

 “孫權屈身忍辱,任才尚計。有句踐之奇,英人之傑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業,然性多嫌忌,果於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至於讒說,殄行胤嗣廢斃,豈所謂貽厥孫謀以燕翼子者哉!其後葉陵遲,遂致覆國,未必不由此也。”——吳主傳。

 陳壽曾在蜀為官之後又跟隨投降晉朝,晉承襲曹魏,因此以曹魏為正統,所以曹操的傳記是武帝紀》

 劉備作為割據政權,被陳壽稱為先主,陳壽對於劉備評價也是非常允當的。劉備的優點:“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終不為人下。”——【漢昭烈帝.本傳】

 陳壽在評價曹操時這樣寫道:曹操,非常之人,超世之傑。

 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曹操(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

 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唯其明略最優,也亦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武帝紀。

 這是比較客觀可性的評判了孫,曹,劉。

 那麼在三國演義中另外兩人被抹黑的便是魏延和周瑜了。

 抹黑周瑜是因為寫演義的需要,也是羅貫中挺劉抑曹,孫的主調。

 也正是這麼寫,造成後世對劉備反感,且佔多數,尤其是成功人士。

 在三國演義中,又是如何描述抹黑周瑜的呢?

 在三國演義中刻意對周瑜進行一定程度的貶低,因此在作品中將劉備,諸葛亮塑造為正面形象,為了美化諸葛亮,將周瑜的功勞安在諸葛亮身上。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周瑜的貶低可能是出於對劉備和諸葛亮正面形象的強調,以及對個人恩怨的一種潛在發洩。

 周瑜被描繪成一個目光短淺。心胸狹隘的人物對諸葛亮的才能懷有嫉妒之心。

 例如在赤壁之戰的描寫中諸葛亮被塑造成促成孫劉聯盟和取得戰爭勝利的關鍵人物,而周瑜則顯得相對被動。

 這種描述顯然與歷史事實不符,因為周瑜在赤壁之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為了美化諸葛亮,這種做法可能是為了顯示劉備的長厚和諸葛的多智,以此來反襯諸葛亮的正面形象。

 這種文學創作手法在當時是常見的,旨在通過對比和衝突來增強作品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