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憤怒的獅子 作品

第192章 建議7

 用人不當,許多變法派只從自己利益考慮,而不以改革大局為重。

 結果使參與變法的人員鬧得四分五裂,保守派強烈反對。

 以王安石為代表的改革派和以司馬光為代表的保守派之爭,本質上並不是權力之爭。

 而是政策性的爭議並不是要不要改革的爭論,而是怎樣改革的爭論。

 綜合上述,變法改革沒有從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和國家層面上去改革,說穿了就是三冗問題。

 改革要真想成功,對於士大夫階層利益必須動刀。

 土地兼併無休止,沒有對官僚階層進行一場大清洗。

 對於地主士紳也沒有像清雍正朝進行攤丁入畝,丈量土地。

 宋朝建立以來最大的錯誤便是士紳不納糧,中個舉人便有人送上糧田,加上所謂職田。

 這本身就是很荒唐的,這也是造成讀書人科舉考試只為千里為官,只為貪財。

 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指的便是貪腐問題。

 士大夫共治天下,實為亂天下。科舉制度本意是為國選才,卻忽略天下貢生的德行問題。

 造成無德無才之人上位,或有才無德之人掌權,這也就是宋朝奸臣比任何一個王朝都要多。

 這類人一旦多了並擁有權力,宋朝滅亡也就成了必然。

 王安石變法沒有解決社會結構性問題,耕者有其田才是社會穩定基石,然而變法沒有從根本處解決土地兼併問題。

 這是所有王朝滅亡的核心問題之一,當官有俸祿卻還要佔據生產資料土地,是引發土地兼併的源頭之一。”

 武珊珊初步講述了變法中問題所在,至於建議,看情況而定。